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07張雲逸,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聲威震動了全省各地。右(左)江是壯族人民佔多數的地區,革命運動的開展,也標誌著壯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以及其他各族人民的團結鬥爭;而韋拔群同志則是右江地區出色的群眾領袖,他領導著群眾堅持英勇的武裝鬥爭,作出了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我們在黨委會上還研究了這樣一個問題:四大隊不能指揮地方政府,必須有個公開的行政名義,才能取得稅收,為起義籌措經費。大家想到舊政府原設有右江督辦和左江督辦,便決定使用這個名稱,並在右江宣佈我為右江督辦,在左江宣佈俞作豫同志為左江督辦。宣佈後,我立即通知右江備縣縣長、稅務局長將全部稅款上繳。這一帶比較富庶,特別是煙稅更加可觀,我們一次便收得了幾萬銀元。
可惜的是那時毫無經驗,對政權的重大作用認識不足,對革命的根本問題就是政權問題體會亦淺。因而,當我們取得政權之後,只知道收稅解決財政問題,卻不會利用它來做更多有利於革命的事情。例如那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發動農民群眾向政府告狀,揭發地主豪紳的罪惡及種種不法行為(如私設公堂、監獄、殺害人命等),然後利用政權的力量,抄沒其家財,收繳其武裝,將他們一網打盡;也可用各種辦法,如以編訓名義,將各縣土豪武裝分別集中起來,然後繳下他們的槍械。我們沒有這樣做,這就使後來發動群眾鬥爭依然遭到困難,並且影響了革命根據地的鞏固。這 是當時我們工作中的一個最大的缺點。
正如上述,地主惡霸沒有受到致命的打擊,反革命氣焰還十分囂張,因此,我們發動群眾,將鎮壓反革命的工作堅決地展開後,有的大豪紳竟跑到南寧去勾結反動的廣西警備三大隊,請求他們到右江來駐防,以對付我們革命的群眾運動。我們已先獲得訊息,早作了佈置,決定讓他們進到田東,立即堅決、乾脆予以消滅。當該大隊長熊鎬派人前來聯絡時,我便佯作歡迎。結果,預定的計劃執行得非常順利,來敵除了一部分稍稍抵抗了一陣外,其餘的幾乎沒有費我們一槍一彈,1000多敵人全部當了俘虜,繳了700 多支槍。地主們這著棋被打垮後,氣焰頓時收斂了不少。我們趁著有利形勢,配合地方武裝,展開活動,群眾便大大地發動起來。
四過了幾天,我們派到上海向黨中央請示的龔飲冰同志秘密回到百色,向我們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中央批准了我們的建議,要我們在左、右江地區建立根據地,建立紅軍,頒給的番號是紅七軍,委任我當軍長,鄧小平同志為政治委員。左江地區的部隊編為紅八軍。我們再派龔回上海,把撤退到右江地區後部隊和地方的情況,向中央作了彙報,並且表示,我們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大概需要40天的準備,就可在百色宣佈起義。
小平同志當即召開了黨委會議,傳達了中央的指示。在這次會上,決定加緊準備,在12月11日廣州起義兩週年紀念日,宣佈起義,成立紅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會議結束,把工作佈置後,小平同志便帶著一部分幹部,到左江地區去佈置工作了。後來,俞作豫同志領導的第五大隊,在紅七軍成立之後,於1930年2 月,也在龍州宣佈成立了紅八軍,俞作豫同志任軍長,何世昌同志為政治部主任。那時,俞作柏已逃去香港,李明瑞經過幾番挫折,在我黨的影響下,轉到了革命營壘,隨後加入了共產黨,成 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紅八軍成立後,有力地策應了右江地區的革命鬥爭,但不久就遭到李宗仁的進攻。他們進行了英勇的戰鬥,終於因為部隊基礎較差,敵我力量懸殊,而遭致了嚴重的失敗。紅八軍最後剩下的幾百人,由袁振武等同志率領,轉戰到右江,與紅七軍匯合,並加入了紅七軍。
在小平同志去左江後,我們便根據黨委決定,將部隊編成3 個縱隊:原四大隊編為第一縱隊,李謙同志擔任縱隊司令,沈靜齋同志任政委;將機關槍營、特務營以及黃治峰同志和阮殿煊同志所領導的思林、奉議、恩隆等縣地方武裝合編為第二縱隊,胡斌同志任司令(後為馮達飛同志),袁任遠同志任政委;第三縱隊是由韋拔群同志領導的東蘭、鳳山一帶地方武裝編成,由韋拔群同志任司令,李樸同志任政委。一個縱隊實力約相當於一個大團,後來改為十九、二十、二十一3 個師。同時,擴大教導總隊,從各縱隊和地方武裝中,抽調班排連長及優秀的戰士來訓練,以培養初級幹部。韋國清等同志,就是當時從第三縱隊抽調來教導總隊學習的。這時,部隊成分也較前大有變化,戰士中,從舊軍隊來的只千餘人,其餘的都是右江的農民和工人、進步學生。軍部各部的機構也建立起來了,參謀長是龔鶴村(到中央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