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終結卷),泰達魔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國初為韓作間,然入秦以來,卻能不枉錯任,為秦謀利。先王立法,非以刑罰為樂,為安定百姓、取利國家也。今倘殺鄭國,不過舉手之勞,一時之快,有何益哉!殺鄭國為小,興關中水渠為大。昔日管仲射齊桓公,幾死,齊桓公終恕而用之,卒成霸業。今鄭國雖有大逆在前,寡人念其治水有功,人才難得,特赦之,使續修關中水渠,為萬世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8、鄭國渠
嬴政金口既開,一切無可更改。鄭國於是重返關中,繼續修渠。後來,那條水渠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鄭國渠。對於鄭國渠在歷史上發揮的重大作用,司馬遷曾在《史記》中給予了高度評價:“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並諸侯。”而透過一首當時傳唱的民謠,更可以看出普通百姓對鄭國的衷心感激。其謠曰:“田於何所?池陽穀口。鄭國在前,白渠其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鄭國渠造福了億萬平民,幫助秦統一了天下,而其在歷史上的影響,遠不僅如此。當今人緬懷漢唐盛世之時,也不應忘記,這兩大王朝的都城長安,正位於因鄭國渠而繁榮富庶的關中平原之上。如今,鄭國渠早已荒廢,難覓當年風姿,在今陝西涇陽縣,尚儲存有其渠首遺址,
在當時秦國官吏的眼裡,鄭國最終被嬴政赦免,是鄭國的勝利,更是李斯的勝利。這標誌著李斯地位的鞏固,標誌著外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