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幼主可欺,情莫輕染,溫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糧草,人困馬疲,自然不攻自潰。”
大殿龍椅上坐著一個約莫七八歲,身穿金絲龍袍的孩童,卻是北周幼主劉壽。北周先王共有四子三女,這劉壽是最小的四王子,與大哥劉武相差整整二十二歲。
武、仁、福、壽。從先王給四個兒子取的名字,便能看出他對每個人的期許和寄望。
北周是由當年大漢王室的遺族所建,一直自認是中原正統。也因為這樣,北周臣民天生就自認高人一定,把北周之外的幾國看做是亂臣賊子,粗鄙的蠻夷。在這樣重文抑武,尊享禮樂的氛圍中,國家也漸漸腐敗奢靡。
若不是近幾代周王勵精圖治,恐怕這個虛有其表的北邊大國早就已經轟然坍塌。
已故的北周先王劉霄算是北周開國以來最傑出的幾位君王之一。在他的手上,北周大刀闊斧的斬除了一些沉珂。肅清朝政,健民強軍。也正是在他的手上,重新確立了北周的大國地位。與周邊諸國征戰的幾次大捷,更是振奮人心。
可惜的是,這個出色的君王手下有一個更出色的臣子——裴淵。
劉霄做的幾件大事之中,處處都能看見裴淵的影子。他不是氏族之後,未受過什麼祖上的福廕。裴淵不過是個鐵匠的兒子,聰敏好學、果敢勇武。
劉霄出生高貴,但並非嫡長子。年幼時劉霄也有過一段飛鷹走馬,遊戲人生的日子。他喜歡那些厲害的東西,喜歡結交各方的能人異士。
在劉霄九歲那年遇到了與他同歲的裴淵。微服出巡的劉霄想要強買裴鐵匠祖傳的寶刀,結果被裴淵狠揍了一頓。劉霄也不生氣,反而覺得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子很對自己胃口,兩人就此結交。
起初是玩伴,後來是侍讀,接著是近身親衛。有很長一段時間,裴淵都像是劉霄的影子。
直到劉霄從其他繼承者中脫穎而出,登基為帝。很多人都認為,這個鐵匠的兒子不過是大王的親信,一個有點小聰明的弄臣。
裴淵真正讓人重視,是劉霄實行改.革,剷除朝中毒瘤的時候。那時候他初露獠牙,是劉霄手中一把鋒利的刀。而裴淵大放異彩是在邊關的戰場上,他用軍功一點點穩固住自己的實力。給了周邊幾國迎頭痛擊,取得了北周十多年都不曾有過的大捷。
再後來,當北周臣民對大王劉霄歌功頌德的時候,好像再也繞不開裴淵的名字。
“陛下,忠義候裴淵結黨營私,玩弄權術。陛下絕不能再將邊防二十萬大軍交於裴淵之手,否則終有一日會養虎為患,禍及社稷!”無數肱骨老臣向周王進諫,痛斥裴淵的囂張跋扈。
“寡人信他。”
北周明王劉霄,享年四十二歲,在位十七年。他與裴淵相識相交三十三年,這三十三年從未疑過他半分。直到死的那一刻,還將北周託孤於他,命他為三位輔政大臣之一。
北周裴氏因裴淵而興旺,而裴淵則因周明王的寵幸才能權傾朝野。
“太好了,孫卿的意思是,三國聯軍打不進廣平城了!”龍椅上的劉壽滿臉驚喜。他身為一國之君,從小養尊處優,卻長得比同年的孩子更加瘦小些。
“這是自然!有青山關阻隔,再加上此時又是嚴冬。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對我北周有利。”孫有章話鋒一轉道:“不過最怕的是東齊與他們勾結。齊國處在我國東南,若是配合他們兩面夾擊,我北周危矣。”
“微臣懇請陛下下旨,將撥往西邊戰場的兵士分出一半來,駐守東南邊界。”孫有章道:“惠王仁智雙全,更乃是大王親兄,可為東南鎮軍統帥!”
孫有章說罷,便雙目灼灼的盯著劉壽。而他語音方落,大殿之上便開始出現一些悉悉索索的低語聲。文武百官當著大王的面,便開始私自竊語起來。
“二哥……可是二哥從沒領過軍。”劉壽被殿下上百雙眼睛盯得有些慌亂,他挪了挪坐得有些僵硬的屁股,下意識反駁道。
“陛下!”孫有章高聲道:“惠王是王氏宗親,更是大王的兄長。這兵權放在他手中,才最安全。”他那小眼睛一轉道:“更何況,當年先王在時,惠王也曾隨軍出征,並非是沒有領兵經驗。只不過那時候大王還未出生,無從知曉罷了。”
劉壽的嘴唇動了動,卻說不出話來。殿下那些文武百官,卻是一副看好戲的樣子,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說話。
劉壽有些氣憤,甚至有些懷念攝政王裴淵在朝的日子來。若是裴淵還坐在左側臨朝聽政,誰還敢這樣放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