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部分,永基記,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琪,他只需偏頭,就能看到對方。順手開啟國策看起來,腦子裡卻想著八旗的弊端,圈地,糧食,俸祿,國力,兵力,滿清對漢族有才之士總歸有些排外的,朝堂之上,真正能說上話的漢臣並沒有多少。但是漢人的王朝傳承幾千年,這些智慧是不容小覷的,清朝建立初期,為了鞏固滿人的地位,刻意打壓漢也有理由,可是到了現如今,還刻意打壓,反而是弊多於利。【 '
選賢莫問出處。永基提筆,在紙上留下這幾個字,擱下筆,看了一眼,把這張紙揉做一團,扔到了一邊。
永琪坐在一邊,觀察著這位十二弟,對方的臉上的神色並不像是一個不足十四少年該有的,他還記得去年這位十二弟還是一個憨傻的孩子,其他兄弟因為他是皇后之子,也不敢多加接觸,如今他不過失憶大半年的時間,這個十二弟已經變作人中龍鳳,身居太子高位,就連其他兄弟也對他馬首是瞻。
或許這便是各自的造化,他也沒有什麼好不甘心的,回想這幾年,他行為做派越發驕縱,現在經此一事,倒是讓他清醒了不少。
起起伏伏,終究也不過一個命字。
坤寧宮,幾個嬪妃與皇后說著話兒,在座的都是嬪位以上的人,說話都十分有度,即使討好皇后,也做得滴水不漏,讓人看不出諂媚之意,正在興頭上,卻見一個太監走了進來,給眾位主子請安後道:“啟稟皇后娘娘,總督夫人與碩親王福晉遞牌子求見,”
皇后一聽,知曉二人為那個害得永基差點喪命的皓禎而來,面色淡然道:“不長眼的奴才,沒有瞧見本宮與諸位娘娘有話要說,退下。”
“嗻,”此太監只恨自己拿了好處,此時聽了皇后的話,忙不迭退了出去。
在座之人,雖身居深宮,但是對太子護駕受傷之事都有所耳聞,至於經過也打聽得七七八八,心下都明白,碩親王一家人此番是要落馬了。不過這總督夫人雖為碩親王福晉姐妹,卻不知避嫌,當真是蠢笨至極。
紫薇與蘭馨都是養在皇后身邊的格格,見皇后神色不愉,便找著話兒逗皇后開心,不一會兒,坤寧宮裡又恢復了之前的熱鬧,彷彿所有人都忘記了碩親王福晉與總督夫人。
此時朝堂之上,更是掀起了一股風浪,乾隆帝看到彈勀碩親王的摺子後勃然大怒,摺子裡細數了碩親王數十條罪狀。又有人說碩親王長子如何仗勢欺人的,一個個罪責下來,竟是讓碩親王全家被斬首也不為過。
最後乾隆下旨讓富察皓禎斬首示眾,又貶碩親王全家為庶民,剝奪其旗人身份。而又此時,對八旗子弟遊手好閒之事,十分不滿,竟是頒佈了一道整頓八旗的旨意,此道聖旨一下,滿朝文武無不變色。
家族中誰無後輩,這些條例下來,竟是讓他們的後輩們少了很多有待,可是若是有能耐,得到的榮耀卻是家族庇廕所不能比的。人的貪心總是沒有邊際的,他們一面擔心這道聖旨讓後輩之人得不到好處,又希望後輩中出現能人,為家族帶來無上榮耀。
“皇上,這漢人…”
“怎麼,眾位卿家竟是不敢保證自家子弟比不上漢人,”乾隆似笑非笑的看著出列的一個臣子,“朕見我們滿清八旗子弟氣勢不凡,在鬧市上也威風至極,到了這會兒怎麼又擔心起漢家子弟蓋過他們風頭,卿家不如替朕解解這個疑惑?”
這個臣子聽到這話,後背一涼,軟軟的跪在了地上,他若是不贊同漢家子弟與八旗子弟一起訓練,豈不是承認八旗子弟不如漢人?此言如果一出,他們家族的年輕一輩,還怎麼入仕?
眾臣不明白皇上怎麼突然有了這個主意,又不知道皇上心中所想,一個個都埋著頭,盯著地上,腦子裡卻在為各自打算。
“千古帝王無數,有固步自封者,有選能為賢者。唐時太宗稱魏徵為其明鏡,朕不敢與太宗自比,但是卻是希望大清長盛不衰,百姓安居樂業。眾卿家可知何為百姓?”乾隆視線掃過底下的大臣,“是大清的子民,滿漢蒙皆是我大清百姓,你們都看看這個!”
眾臣抬頭,卻看到皇上指著光明正大這個牌匾,一時間怔忪。
“光明正大!”乾隆從龍椅上起身,“朕要你們光明正大的做官,光明正大的得到榮耀,而不是靠著祖宗庇佑為非作歹,坐那不齒之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們自己多想想吧。”
眾大臣聽到這話,想起當年這個牌子是由康熙爺掛上去的,那時候滿清八旗官員圈地斂錢貪汙者層出不窮,康熙爺在這大殿上,也說過這樣一席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牌匾,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