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部分,清虛,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間過去了。這五百年時間清虛對於道的領悟雖然越來越清晰,法力也是越來越深不可測,卻是始終無法參透那最後一步達到大寂滅之境。
清虛知自己的緣法還未到,便也不在強求,直接開關而出。掐指一算卻是已然到了殷商初年,見兩位弟子都不在便準備再次掐算兩位弟子的行蹤。
這時就見孔宣和袁洪從外而來,進入殿中。
二人進殿之後見老師已然出關,忙上前拜道:“弟子孔宣(袁洪)拜見老師。”
清虛抬手虛扶道:“起來吧,你二人去哪了?”
孔宣回到:“今日乃是師祖講道之日,弟子二人前去聽道了。”
清虛很詫異的問道:“既然是老師講道之日,你二人怎的回來的如此之早。”
袁洪說道:“老師,師祖今日卻是不曾講道,只是告訴我們封神之劫將起,讓我們不要出山,只在洞府內修行,不要出山,以免沾上煞氣。還在碧遊宮外貼了一副對聯‘緊閉洞口,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臺’上有名人。”
清虛聞言一愣,想到:“封神之劫就要開始了嗎?不知我截教弟子又有多少能渡過此劫。若是我將所有師弟、師妹的洞府給封印起來這封神之劫又會怎麼樣?”
轉念又想到“這封神之事乃是道祖定下來的,不湊夠三百六十五人恐怕是不行的,二師伯為了避免闡教弟子上榜恐怕還是會指使他人來破開封印吧。而且就算二師伯不派人來,西方教為了大興,恐怕也會這樣做吧。”
想到此處不由一陣心焦。
孔宣與袁洪見老師臉色變得越來越陰沉,不由得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何事。
清虛想了片刻卻是始終想不到怎樣讓截教弟子脫劫,突然腦中靈光一閃。
“一直以來,我還是在受後世記憶的影響啊,都是在想怎樣讓截教弟子避免遭劫,卻從來沒想過這封神榜只要有三百六十五人上榜就可以,只要湊夠三百六十五人上榜,其他人自然就不用再上榜遭劫了。”
想到此處清虛不由得一陣興奮,站起身來繞著大殿轉了好幾圈,心中不由得想到:“闡教弟子不能亂殺,以免惹怒二師伯,不過哪些散修就沒有這種顧慮了。”想到此處清虛對兩位弟子說道:“孔宣、袁洪。”
孔宣二人互視一眼說道:“弟子在!”
第三卷 封神伊始
第二章 為修心分道揚鑣
清虛想到只要湊夠三百六十五個上榜之人,那封神之劫自然就結束了,遂轉身對兩位弟子說道:“你二人自隨我修行以來已有些時日,可這修行之事不但要修煉法力,還要有與法力相配的道行方可。”
袁洪不由問道:“修煉不就是修煉法力,法力高了,修為自然就高,道行也隨之就上去了,又何必專修道行?”
清虛聞言笑道:“這話就錯了,法力與道行乃是相輔相成的。道行高了修煉法力之時就容易許多,而法力高到一定程度也能強行提高道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如水缸和水的關係。”
孔宣立時介面說道:“道行就好比水缸,而法力就如水缸中所裝之水,水缸越大所能裝下的水酒越多。相反水多到一定程度,卻流不出去的時候便會將水缸撐破,可這水缸之外還有更大的水缸。”
袁洪這才恍然大悟,便說道:“道行提高再修煉,便如在大缸之外直接灌水,卻是省去了強行撐破小水缸的時間,修煉反而會更快。”
孔宣又接著說道:“而且這水缸是被強行撐破的,上天為了不讓水缸破的太容易。水缸會越來越好,到最後不論水再多都無法再將水缸撐破。”
清虛見兩位弟子的悟性如此之好也不禁有點得意,捋著頜下的鬍鬚輕輕點頭說道:“這就是這世間大羅金仙不少,可準聖卻寥寥無幾的原因。”
孔宣又問道:“老師,那聖人是不是也只是處在一個比我們更大的水缸中呢?”
清虛一愣說道:“聖人卻又是不同,這天地便如同那一片大海,我等不過是將大海中的水,靠著越來越大的水缸裝進來了一點,可聖人卻是自身化為這大海的一部分,不管你這水缸有多大他都大不過海啊。”
兩位弟子聞言互視一眼說道:“經老師一說,弟子們明白了。道行是修行法力的基礎,弟子二人自會努力修行提高道行。”
清虛點頭說道:“正是如此,道行是修行的根本。而且道行的提高需要對天地的體悟和心境的提高,心境的提高需要對萬事萬物的體會,你二人呆在為師這裡,心境卻是無法提高。對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