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璃居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虛虛實實,烽火十國,青璃居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族滅麼?”田弘贇皺了皺眉,隨後苦笑一聲道:“我既送了田弘祐那畜生下去見阿爺,又怎能步他的後塵?龔都使,此戰非打不可,但田氏絕不會葬送於此,這事兒我心中有數”
龔朗芝黯然搖頭道:“都督你又是何苦?你既不願田氏滅族,卻又非要領著麾下將士與唐軍一決死戰,恕我實難理解!你向來是性格剛強之人,但是漢人有句話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忍得胯下之辱才是做大事之人。
保住田氏不滅,保住我洞溪五族大局,才是身為三州之主真正要考慮的事情,如此你才不會愧對先祖,不會愧對三州軍民”
田弘贇嘆息道:“龔都使,我想問一句,若我身死,田氏與龔氏的盟誓,可還作數?”
“你我兩族先祖曾當著五溪神靈起誓,只要我龔氏一息尚存,便永遠視田氏如手足血親!”
“那,田氏就滅不了!龔都使,你能留在此處,我心中實在感激!但還請莫要再勸了,此戰說到底是我田氏與那彭師裕的恩怨,我既為田氏首領,便不可能向仇敵屈膝!如今我部族將士們的家眷已安然撤回山林,此後或許得靠你龔氏照拂了”
龔朗芝吁了口氣道:“都督有命,不敢不從!”
七月二十七,唐軍在會溪寨中休整五日後的正午,終於等來了期盼已久的助力。
自收到李源親筆信箋後,早已率軍攻下辰州的武平馬軍指揮使柴克武,只留下三千兵馬守城,便馬不蹄停地親率七千精兵轉道北上,急行三日,終於及時在李源給出的期限內,全數抵達會溪寨。這使得李源大軍瞬時又恢復至近三萬人,軍心大振,上下歡騰。
與柴克武等將領寒暄了幾句後,李源立即傳命重重賞賜辰州之戰中的諸位將士,接著便讓親衛帶著風塵僕僕的柴克武等人先行進帳歇息,自己卻帶著劉江生與彭師裕,面色沉靜地繼續佇立在會溪寨山頭舉目遙望。
不過這次並沒有等多久,在柴克武大軍抵達只半個時辰後,從古道之中赫然又走出了一支打著唐軍旗號的兵馬,許匡衡率領的押運糧草器械的部隊終於還是到達了,李源臉色即刻緩和,不由得鬆了一口長氣。
出征已二十餘日,糧草雖未用盡,但也只能再供應頂多十日,眼下戰事還得持續多久,誰也無法斷言,何況不僅打仗要吃糧,將來班師亦需消耗,依照如今的餘糧顯然是遠遠不夠。
實際上,李源早在大軍進入溪州地面後,便不斷派出快馬返回朗州催促許匡衡,按照原先定下的作戰計劃,儘快將後續補給送達前線,而許匡衡卻比計劃中的時日要晚到了四日。
見大帥端著信步親自來到寨門口迎接,連日趕路滿頭大汗的許匡衡來不及寒暄,便趕忙揖手躬身,誠懇地解釋了糧草遲了四日抵達的原因。
此行手下押運糧草的兵馬幾乎都是武平軍新募的兵丁,近乎沒有實戰經驗,又是頭一回出外遠征,到底還是在渡過酉水時發生了混亂,一場突如起來的暴雨使得河水暴漲,不僅損失了三十多車糧草,還死傷了兩百多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緊要的緣由,便是許匡衡在半路上又同時接到了益陽城的急報。
按著日期估摸算來,便是羅二虎所率八千先鋒軍在古道外遇伏的那日,遠在數百里之外的一萬武平親衛軍,亦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挫敗。這支配備了冷鍛甲與一應新式兵器的輕騎,加上李源預先吩咐的遊擊襲擾戰術,確實給潭州城外的漢軍帶去了不少麻煩。
潭州城中的李建期部早已損失過半,而每當到漢軍攻城的關鍵之時,這一萬武平奇兵便總在漢軍側翼後方神出鬼沒,措手不及屠殺一番之後又瀟灑離去,引得漢軍曾數次大亂,隱隱有潰散之勢,但到底是南漢國第一名將潘崇徹掛帥,最終還是穩住了陣腳,不過這種極其猥瑣的打法已足夠令漢軍上下咬牙切齒。
但潘崇徹並非徒有虛名,似乎已是極為光火,忽然下達命令,竟從包圍潭州的五萬兵馬中分出整整三萬人,挑選悍將領軍轉道北上攻打益陽城。
益陽城,朗州之南最重要的屏障。要知道李源先前給親衛軍下達的命令中,最重要的便是死守益陽城。斥候探明漢軍動向後,一萬親衛軍只好盡數撤回益陽,統統下馬守城。
在林嗣昌與烏木特勤的精密指揮下,親衛軍雖然艱難抵擋住了漢軍第一日的猛烈攻城,但還是犧牲了千餘人。說到底這些軍士終究是騎兵出身,何況大多數還是回紇部族,壓根兒沒有守城經驗,得虧身上的冷鍛甲異常堅硬,否則定會招致更大的傷亡。
故而林嗣昌與烏木特勤迅速派出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