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這個詞兒,是我發明的。我們知道,漢唐的時候,是“東化”的。因為世界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當時在中國。在明末清初以前確實有過東學西漸。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根據歷史事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東學西漸”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傳教士、外籍華人、留學生、商人等的注意,並透過他們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從矇昧的遠古起,幾乎是從一有文化開始,中國文化中就有外來文化的成分。中國人向來強調“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只要對我們有利,我們就吸收。海納百川,所以成就了中國文化之大。中外文化的交流,一直沒有中斷過。最大的兩次是佛教的傳人和西學東漸。佛教傳入的結果是形成了中國佛教。而明末清初以來西方文化在我國廣泛傳播,則是“西學東漸”。從此,我們才有了“中學”和“西學”這樣的名稱,才有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這樣的說法。“西學”的先遣部隊是天主教。天主教入中國,不自明末始,但是,像明末清初這樣大規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