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運凳怯小凹�洹鋇奶觳擰�

我在這裡想補充一點,就是恩格斯的幾句話:“我們不能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一百多年前的這幾句話真無愧是天才的預見。“自然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到了今天,恩格斯的話完全證實了。

我還想說明一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引的這兩句話,最受人詬病,然而我至今仍認為,這是真理,是詬病不掉的。試看宇宙間萬事萬物,哪一樣是違反了這兩句話的根本精神的?還有的人一聽是東方文化或文明,他們那“賈桂思想”就惡性發作,連鼻子都笑歪了。對於這樣的人,我欲無言。

我仍然認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真理。

核心觀點

文化、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不能說世界上的文化是一個民族創造的,文化的產生不是一元的,不能說一個地方產生文化。一個民族自己創造文化,並不斷髮展,成為傳統文化,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一個民族創造了文化,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別的民族文化,要進行文化交流,這就是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與時代性有矛盾,但又統一,缺一不可。

希臘文化延續發展為西方文化,歐美都屬於西方文化的範疇,而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文化構成了東方文化。而思維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礎,思維模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體系的根本不同,東方的思維模式是綜合的,西方的思維模式則是分析的。從歷史上來看,這兩大文化體系之間的關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處理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時,應該注意大膽“拿來”,把一切外國的好東西統統拿來,物質的好東西要拿來,精神的好東西也要拿來。應該特別強調,我們要拿來的是第三個層次裡的東西,屬於心的東西,即指的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趣味、民族性格,等等。

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有精華,也有糟粕。對於其中的糟粕,一定要批判,要拋棄;對於精華,要繼承,要發展。

最近一些年來,我一改過去不喜歡義理的習慣,開始喜歡起義理來。我先後發表了一些理論文章,闡述我對中國和東方傳統文化的態度。這些文章的中心主題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認為以分析思維見長的西方文化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現在需要改弦更張,吸收東方文化的優點;東方文化在近代以來落後了,但因為它採取的是以綜合思維見長的思維方式,正可以彌補西方文化之不足,可以挽救西方因對大自然窮追猛打而造成的環境汙染、生態失衡、臭氧空洞等危機。此論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反對者中有人把我歸入新文化保守主義。反對者實際上是對此論誤解所致。為了避免誤解,現在我來換個說法,叫做“東西文化互補論”。

東西文化的互補關係(2)

立論的基礎:“文化交流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論和“東西文化互補論”,是我對東西方文化的一種論斷。我立論的基礎是文化交流論。

所謂文化就是包括人類透過自己的勞動,這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所創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質的有積極意義的東西。或者說,凡人類在歷史上所創造的精神、物質兩個方面,並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就叫“文化”。文化與文明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文明指的是從一個野蠻狀態,隨著社會的進步往前發展,人類的智慧增加了,這叫“文明”。文化就是人類力量的往前進一步發展,人類社會中的藝術、科學等的智力的發展。文明是對野蠻而言,文化是對愚昧而言。這兩個詞,有時候能通用,如“東方文化史”也可以叫“東方文明史”;但有時候不能通用,如“文明禮貌”不能說“文化禮貌”;“學文化”不能說“學文明。”“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文化”的對立面是“愚昧”。但“野蠻”和“愚昧”又有聯絡,“野蠻”中“愚昧”成分居多,也有不愚昧的“野蠻”。學文化是因為過去沒有文化,學了文化把“愚昧”去掉了。講文明禮貌是過去不文明,有一些野蠻。提倡文明禮貌,把“野蠻”的成分去掉了。

龐樸先生在《文化結構與近代中國》一文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即認為文化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為滿足這些方式所創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於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為,它包括著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我認為是搔著了文化的“癢處”。

應該特別注意文化的起源和交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