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磺腥宋難萁�妓炒猶斕覽礎Nケ沉頌烀��次奕宋目裳浴!疤烀�薄叭松�焙禿銜�唬�庖還勰睿�洩�湃嗽纈腥鮮丁N乙暈�疤烊撕弦弧憊郟�侵洩�糯�幕�罟爬獻鈑洩畢椎囊恢種髡擰�

“天人合一”新解(5)

西方人常把“天命”與“人生”劃分為二,他們認為人生之外別有天命,顯然是把“天命”與“人生”分作兩個層次,兩個場面來講。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人生。“天命”與“人生”分別各有所歸。此一觀念影響所及,則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兩截分開,便各失卻其本義。決不如古代中國人之“天人合一”論,能得宇宙人生會通合一之真相。

所以西方文化顯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來作他們討論人生的前提。而中國文化,既認為“天命”與“人生”同歸一貫,並不再有分別,所以中國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在中國思想中,“天”“人”兩者間,並無“隱”“現”分別。除卻“人生”,你又何處來講“天命”。這種觀念,除中國古人外,亦為全世界其他人類所少有。

我常想,現代人如果要想寫一部討論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書,莫如先寫一本中國古代人的天文觀,或寫一部中國古代人的天文學,或人生學。總之,中國古代人,可稱為抱有一種“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盡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觀”。這一觀念,亦可說即是古代中國人生的一種宗教信仰,這同時也即是古代中國人主要的人生觀,亦即是其天文觀。如果我們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強要把“天文”與“人生”分別來看,那就無從去了解中國古代人的思想了。

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細讀《論語》便知。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於予”。又曰:“知我者,其天乎!”“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倘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關天命,則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人生便分為二。離開天命,專論孔子個人的私生活,則孔子一生的意義與價值就減少了。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雙方意義價值無窮。換言之,亦可說,人生離去了天命,便全無意義價值可言。但孔子的私生活可以這樣講,別人不能。這一觀念,在中國乃由孔子以後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所闡揚。

讀《莊子?齊物論》,便知天之所生謂之物。人生亦為萬物之一。人生之所以異於萬物者,即在其能獨近於天命,能與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說“天人合一”。此義宏深,又豈是人生於天命相離遠者所能知。果使人生離於天命遠,則人生亦同於萬物與萬物無大相異,亦無足貴矣。故就人生論之,人生最大目標、最高宗旨,即在能發明天命。孔子為儒家所奉稱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顏淵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離於天命遠近為分別。這是中國古代論人生之最高宗旨,後代人亦與此不遠。這可以說是我中華民族論學分別之大體所在。

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最近五十年,歐洲文化近於衰落,此下不能再為世界人類文化嚮往之宗主。所以可說,最近乃是人類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化又將何所向往?這是今天我們人類最值得重視的現實問題。

以過去世界文化之興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千年不斷。這可說,因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注意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我以為此下世界文化之歸結,恐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此事含義廣大,非本篇短文所能及,暫不深論。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天人合一”新解(6)

今僅舉“天下”二字來說,中國人最喜言“天下”。“天下”二字,包容廣大,其含義即有,使全世界人類文化融合為一,各民族和平並存,人文自然相互調適之義。其他亦可據此推想。

我抄了賓四先生的全文。此文寫於1990年5月。全抄的目的無非是想讓讀者得窺全豹。我不敢擅自加以刪節,恐失真相。

我們把賓四先生早期和晚期的兩篇著作一對比便發現,他晚年的這一篇著作,對“天人合一”的認識大大地改變了。他自己使用“徹悟”這個詞,有點像佛教的“頓悟”。他自己稱此為“大體悟”,說這“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又說“此事含義廣大”,看樣子他認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知道,這“徹悟”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可惜他寫此文以後不久就謝世,這將成為一個永恆的謎。賓四先生畢生用力探索中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