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 強敵安本森,制霸好萊塢,御井烹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維爾瑪演員換人?百老匯新星風暴下的受害者。”珍妮把雜誌丟到餐桌上,“恭喜我吧,我的第一本國家級雜誌居然是《美國週刊》。”

“是的,不能不承認,你一直在讓我吃驚。”茱蒂在電話那頭說,“一般來說,百老匯的訊息很少上到國家級雜誌,我們預計這件事最多隻是在紐約當地的八卦報紙上佔據一席之地。《紐約每日新聞》、《紐約郵報》八卦版,諸如此類,沒想到《美國週刊》會對你有所關注,我猜他們是注意到了百老匯不尋常的票房熱潮,還有網上關於你的那些評論。”

的確,過去的一個月裡,珍妮弗.傑弗森的IMDB演員熱度躥升得很快,她的討論版發帖數也比一些大牌明星更多,使用者更為活躍,這不能不說是神秘主義宣傳策略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官方主動放出的訊息只有珍妮的全名,而珍妮弗.簡.傑弗森這個名字,也給珍妮帶來了第一個半官方的代稱:J.J.J,除此以外,關於她的履歷、學歷、家庭生活甚至是年齡,都是未解之謎。

如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可能她的粉絲懷揣著無人能理解的熱情,鬱悶地過上幾天,也就能消化掉對*J的這種喜愛,繼續如常生活。但現在是2002年,網路已經走進了美國兩岸的千家萬戶,以往小眾的文化,現在也能在網路上找到自己的根據地。

比如說音樂劇,和影視劇相比,它無疑是小眾的,現場演出方式決定了大多數愛好者入門的門檻都很高,一些居住在小城市的愛好者往往沒多少機會找到同好交流,每年的巡演當然不必多說,那屬於給什麼看什麼,沒有挑選餘地的情況,可當他們到百老匯看劇的時候,有了選擇的時候,就只能透過劇評半信半疑地買票。

但現在有了網路,一切就都不一樣了,愛好者們透過網路社交,建立起絲毫不亞於現實關係的虛擬友情,他們可以盡情地透過討論來回翻滾、發酵自己對於音樂劇的喜愛,更方便地形成一種類似於狂熱的氛圍。在從眾心理的帶動下,很多人會為自己本來沒打算買的DVD、周邊等慷慨解囊,所以說,網路對於小眾藝術是利好訊息。依託於網路,‘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馬太效應已經不復存在,他們的粉絲群可以長久地穩定擴張,而不會因為人數稀少而慢慢散失。

而J.J.J就是小眾藝術的一種,她的粉絲現在以看過音樂劇演出的《CSI》觀眾為骨幹,以及紐約音樂劇愛好者為羽翼,雖然人數不多,但彼此聯絡卻很緊密,甚至自發形成了觀劇活動,每天晚上都會有人在論壇上PO出今晚的觀劇感想,甚至會對比這個觀眾前後看過的幾場表演中,J.J.J在每首歌,乃至是每一場對戲中的表演細節差異。

這樣幾乎是邪.教般緊密而狂熱的粉絲文化,以及每天午夜在老舒伯特劇院排隊等待開票的人群(日益擴大),當然會吸引媒體的目光,為了貫徹之前定下的飢餓營銷,珍妮的PR茱蒂.阿克曼已經聯絡了紐約的一些主要八卦雜誌,希望他們不要報道珍妮的身世故事——由於珍妮的身世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新聞點,只是出於營銷策略需要,而且她本人也不是那種一舉一動引發四方風雲的大明星,只是個引人注目的新人而已,茱蒂的公關沒有遇到什麼難處。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只有《美國週刊》的這篇報道,對於她們來說是個意外。

“好在《週刊》對你的興趣不足以讓他們派遣記者進行獨家調查。”電話裡傳來茱蒂翻動雜誌的聲音。“這基本上就是對紐約那幾張報紙的轉載,還描述了一下你造成的熱潮,配圖也很不錯,沒有刻意醜化,這對你的知名度是有利的。”

的確,也許是考慮到大部分《美國週刊》的觀眾都來自非紐約地區,《週刊》的這篇報道是以珍妮上位導致黛德麗失業的事件來揭露百老匯競爭的激烈和殘酷,如果說有誰在這篇報道里是丑角的話,那也是老舒伯特劇院的決策層。報道用微妙諷刺的口吻分析了黛德麗失業的原因,並回顧了一些舒伯特組織領袖人物的言論:‘在百老匯,只有最優秀的人能生存下去’,整篇報道明顯是要用這種優勝劣汰的競爭來滿足觀眾的獵奇*。

報道本身選配了兩張圖,一張是失意低沉,皺眉抽菸的黛德麗街拍,還有一張是含笑對狗仔揮手招呼的珍妮。黛德麗的配詞是:可憐的沉默輸家,而珍妮的配詞則是:現在是贏家,可能贏多久?

一般來說,狗仔照並不會刻意把明星照美,如果看到效果堪比時裝大片的狗仔照,那肯定是事先聯絡好的擺拍。而且擺拍和抓拍的區別明顯到八卦路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只有粉絲才會指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熾情,總裁的新娘

雅蠛蝶

一九九零

何書

泛娛之美好時代

蒼了個天

[綜英美]名偵探與帽子君

李遐邇

獻身計

笑傲網路

特工逆天妃

蠍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