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希特勒檔案,南方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動的成功的錯誤。

反希特勒聯盟的勝利最終是贏在美國和蘇聯的經濟優勢。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他們的軍備產量就越高。但這一理智的結論是20世紀後半期的歷史研究後才得出的認識,所以《希特勒檔案》沒有得出這一結論不足為奇。

出於現實政治的考慮,1948/49年沒有得出西線盟軍的轟炸對戰爭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評論。因為無論在斯大林還是那些蘇聯的軍官看來,這一評價貶低了蘇聯軍隊的勝利。然而有目的地轟炸德國的軍備工業,其效果卻是有目共睹的,儘管1942年1月到1943年5月德國軍備工業產量翻了一倍多,直到1944年第四季度才明顯回落。這此之前盟軍就已經決定性地摧毀了某些領域,如飛機制造工業。從1943年開始德軍就基本上無法發起空中和地面的聯合行動了。諾曼底戰役,阿登進攻戰也一樣,由於盟軍的空中優勢,國防軍都無法打贏。

但《希特勒檔案》的寫作集體不是無緣無故地將重點放在德蘇戰爭上的。就連德國的歷史學家在他們的分析中也得出結論,東線是決定性的,如安德雷亞斯·希爾格魯貝爾1965年就評價道:“歐洲中東及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命運已經決定了時,西方盟軍才於1944年大舉登陸——政治上至少晚了兩年,軍事上是在德國國防軍被重重削弱、行動自由已經癱瘓的情況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