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你也可以找到好工作,巴喬的中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4)
就業無門,很多大學生卻不肯放下架子。某知名餐飲企業的副總說的很實在:“大學生找工作還是不夠難,如果真的難到沒有飯吃,可以過來給我刷盤子、洗碗啊。只要刷盤子刷得好,就有可能提拔成小組長,然後可能到領班,還可能因為會寫材料被提拔進辦公室,幹得好了,還有可能提拔到總經辦……”
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很多成功人士,都曾在不同領域、不同職業打拼過。對多數人來說,從基層崗位做起是必須的。沒有一定的歷練,一個人是很難成熟起來的。
總有一天,三百六十行的各個職業都有大學生忙碌的身影。當我們對大學生的此種選擇習以為常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是健康的、理性的、寬容的。
永遠的稀缺:人才
多年人力資源工作,讓我完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企業而言,人才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只要你是人才,你永遠都是一種稀缺資源,時時有一份工作在等著你,甚至是一個非常好的職位。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或大或小都面臨著壓力和挑戰,時時刻刻都有問題需要人來解決,需要有人站出來維護、支援和幫助。人才,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對於那些躍躍欲試謀求大發展的企業而言,顯得尤其珍貴。
每個企業都是求賢若渴的。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曾這樣總結日本企業在全球的勝利:“日本企業的成功之道不是理論,不是計劃,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
我的工作就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所以對盛田昭夫的話印象極為深刻。企業,對作為自身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人才——永遠都是飢渴的。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曾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和盛大總裁的唐駿,能力出眾,為了得到這個人才,新華都集團急不可耐地拿出10億的“轉會費”挖走了唐駿,讓他擔任集團總裁兼CEO。唐駿為什麼如此昂貴?是因為他能給企業帶來利益。
企業不僅需要唐駿式的大人才,也需要各種層次的小人才。今天的人才市場上並不缺“人”,缺的是能夠真正為企業執行命令、開拓業務、解決問題的“才”。人才,在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看來,永遠都是一種稀缺資源。
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我直接感受著人才資源稀缺帶來的壓力:人才流動滋衍出大量的具體業務需要人事部門去處理,空缺出來的職位又亟需合適的人選來填充,企業每天都在渴望生力軍的加入。我總覺得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才是那麼難!
每天,我都會收到海量的求職簡歷和信函,考慮怎樣才能為公司選拔出最合適的人,並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去。
現在的人才市場,可以說是買方市場,這是單獨的個體無法左右的。作為求職者,要想提高成功率,必須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即使你只是衣服上的一個釦子,也要考慮如何最佳化自己,讓自己更堅實、更耐用、更美觀、更獨特,更具適用性。看似處於優勢地位的企業,其實特別渴望找到最優質、最合適的扣子,否則他們就做不成一件完美的衣服。
真正的人才,往往是專才。哪怕最普通的行業,只要你做深做透,都可以成為稀缺人才,但是做深做透並不容易。我有個朋友,是位著名的攝影師,圈內的“大姐大”,曾在某大導演手下做電影攝影,後來自立門戶開了一家照相館。照相館門臉不大,也不張揚,不過櫥窗裡不少有頭有臉的大腕的照片。有一次,我們聊天,她說:“我原來認為自己在控制光影方面很有天賦,哪知道,我把拍照這件事想得太簡單了。五年內不知道浪費了多少膠捲。只是最近一兩年,當我拿起相機的時候,才終於找到那種感覺,摸到了攝影的一點點感覺。”事隔多年,她的話還言猶在耳,讓我非常震撼。她那“一點點感覺”,不是來自他人的言傳身教,而是從自家田地裡一步步體悟出來的。這種體悟,融涵了太多的經驗和智慧,是誰也無法分享的核心競爭力。。 最好的txt下載網
求職前的心態(5)
年輕的求職者們想一想,你是不是把自己的職業看得太簡單了呢?如果說我們還不成功,那麼是否應該問問自己,我們到底付出了多少?我們的能力到底如何?我們是否正確判斷了自身的實力?我們是否應該調整求職標準?
“企業能給我什麼”VS“我能給企業什麼”
有個朋友失業了,向我求助,讓我幫他介紹一份工作。朋友年齡不小了,但能力一般,所以我給他找了某企業裡一個普通的職位,月薪2500元。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