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部分,我的靈異事件簿,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嘿嘿一笑,低頭去看書,反正也看不懂,就隨手翻到中間念起來:“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今夜疾患又再發作……”
唸到這兒我自己都愣住了,因為這一頁上,字特別稠密,比前面的多了一倍,密密麻麻,幾乎沒什麼間距。唸了一行,竟然下一行不是佛經了。
“啊,你念的是什麼啊?”于敏好奇的站起來走到我身邊。
“不知道,好像一行是佛經,一行是別的東西。”我搔首弄耳的說。
“我看看。”于敏伸過頭,看了幾眼後說:“這是日記,記述了一個人在這裡發生的事。”
我點頭,其實我已經看出來了,這本佛經是手抄本,每兩行□□中間夾雜著一行日記。
第七十五章 日記(1)
第七十五章日記
佛教最早傳入中土時間應該是在公元紀年前,因為在學術界有專家論證秦朝時期已有佛教出現,而藏傳佛教是在七世紀才傳入西藏,比中土漢傳佛教最少晚了七八個世紀。這些經書中除了少量梵文以外都是漢字,那這個僧人絕對是中土僧人,再說畫像上的裝束,也明顯不是藏僧。
于敏從我手上接過這本經書翻到開始,□□中沒有加寫日記,向後一頁一頁的翻,到了七八頁才看到了日記的出現。
古文精短簡練,幾句之內就能容納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一頁□□之間夾雜的日記,就記述了四五天的經過。這個僧人法號慧能,是洛陽白馬寺僧人,這一頁日記記載的事情就是啟程前往天竺求經的過程。
日記不是每頁都有,相隔幾頁才會找到幾篇。後來記載的內容是他跟幾個師兄弟,轉道吐蕃(西藏),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抵達天竺那爛陀寺。在那爛陀寺住了十年後回國,攜帶經論五百多卷。可是到了吐蕃境內,正逢戰亂,於是取小道行走,就走到了這大片荒涼的無人區。
當時交通工具就是騾馬,但因躲避戰亂,晝夜不停行路,騾馬累死在此地,隨同的幾個師兄弟有的喪生於野獸口吻,有的失散不見。慧能又不捨這些視為稀世珍寶的五百多真經,所以在湖邊一個山洞中居住下來,期望有佛祖保佑,讓自己遇到有緣人,將□□帶回白馬寺。
我看到這兒,不由暗笑和尚的迂腐,現在這個地方都罕有人跡,當時更沒人來這兒了,如果當時把□□藏在一處山洞裡,做好標記,回去後叫人一同來取,豈不是好?不過也能理解他的心情,十年辛苦才從天竺求來了這麼多珍貴的經典,捨棄它們如同捨棄自己的親生骨肉。
慧能在山洞裡住了幾日後,一夜忽聽外面有異聲,為了保護□□就出來檢視,看見幾個漢人和幾隻狀貌可怖的妖魔在追一個女子。慧能見此情景,激發慈悲心腸,上前阻攔。漢人自稱巫教首領,捉拿妖孽,說那個女子是隻狐妖。慧能卻說,你們身邊帶著幾個妖魔,還妄說良家女子為妖,一看便知是奸詐之徒,要行苟且之事,管定此事了。
巫教首領就派妖魔上場,形狀描述跟陰蠱一模一樣,慧能就地盤坐,口誦佛經,身邊燃起熊熊火焰,把陰蠱拒之火外。
我看到這兒一拍腦袋,跟于敏同時對望一眼,心說那不是壁畫上的內容嗎?原來陰蠱是巫教首領帶來的,死胖子是巫教傳人,他們豈不不成了一夥兒?我越想越覺得這事蹊蹺,心裡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巫教首領見陰蠱拿不下慧能,就派一眾妖魔上前圍攻,終於突破火勢,正在形勢緊急之際,一隻大藍鳥飛來,還帶著成千上萬只藏狐,才嚇走了這夥人。
那個女子感激慧能救命之恩,就帶她回家,住在據此不遠的山腹中。原來女子是青狐化身,因為殺了巫教一位巫師,奪了巫教鎮教之寶“天規尺”,才惹出殺身之禍。大藍鳥是她的寵物,這些藏狐都是她的子孫。慧能拿起天規尺一看,立刻變色,這是極為邪惡之物,可招引並壓制妖鬼邪魔,當下打坐九九八十一天,以佛法化解天規尺邪氣,八十一天過後,天規尺上出現了一串梵文經義。
第七十五章 日記(2)
雖然天規尺被佛法□□,但邪氣並未完全驅除,仍有殘留在反抗掙扎,便出現了此消彼長,彼漲此消往復交戰的情形。慧能為了徹底壓住天規尺的邪氣,就決定把它投進湖底,永不在世間出現。青狐欣然答應,與他一同來到湖邊,把鐵尺丟進了湖中。誰知,湖水波瀾狂起,出現了一張惡魔面目,將他們吸入其中。
原來,巫教首領在湖底建造了地宮,這兒正是他的居住地。巫教自從被中土朝廷□□禁絕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