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天官,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介紹此人為“張真人”,並且讓道痴進前執禮時,道痴似乎能明白老和尚為何這般態度。 執掌天下的牛耳的正一教嗣教第四十七張天師,十二歲繼嗣教之位,現下正是“張真人”這個年歲。 這張真人顯然極通人情道理,含笑受了道痴的禮後,口稱“小友”,從袖子裡摸出一個三寸來長的玉如意把件贈與道痴為見面禮。 那玉如意把件為羊脂白玉所雕,品相極好,又是張真人隨身攜帶之物,換做其他人得了這東西,怕是要受寵若驚,燒香拜佛地供起來。 可道痴畢竟不是真正的大明人,即便對眼前這年輕道人有幾分真心敬重,也不過是因其背後傳承千年的家族。 對於張真人本身,反而沒有太大感覺。因此,待老和尚點頭後,他便接過如意,臉上並無殊色。 老和尚則是不重外物,心裡存著事,也有沒將這如意放在心上。 道痴如此淡定,倒是引得張真人多看了兩眼,卻是越看越心驚。 老和尚察覺出張真人在打量道痴,並沒有打斷他。道痴則是被盯的有些受不住,真要說起來,對他這“孤魂野鬼”來說,道家正是天敵。 只是他本就不通道佛之說,儘管來歷稀奇,可在佛門長大,對於這些倒是也無避諱。 不過世上本有許多說不清之事,眼前這人既執掌道教牛耳十數年,誰曉得有沒有說不得的本事。道痴活的好好的,可不願被人當了妖孽喊打喊殺了去。 “大師父,我去後山尋虎頭。”道痴想起老和尚方才說虎頭去了後山,便開口說道。 老和尚點點頭,道痴起身離了禪室。 西跨院裡,人影晃動,幾個道士正在置辦齋飯。道痴在門口看了一眼,便離了西山寺,去了後山。 天師教道場在龍虎山,正是在江西南昌府附近,那裡距離南昌府的距離更近。這位“張真人”,只是臨時起意帶了眾弟子離了江西,還是避藩王之禍? 同王青洪致仕結合起來看,顯然是寧王之叛已現徵兆。 連執掌道教的張天師,都要避寧王鋒芒,要是不是說明寧王反勢已成,“寧王之亂”危害更大。 道痴想到這裡,心下微沉,這時便聽到“梆梆”聲響。 原來不知不覺,他已經從後邊下山,走到山澗。 聲音是從溪谷旁傳出來的,虎頭站在溪邊,蹲著馬步,手中正揮著一個兩尺來長的棒槌,在那裡敲敲打打。 道痴見狀,不由添了笑意,這還是他早年教授虎頭,為的不過是控力。省的他手上不知輕重,以後與人爭執時再出大事。 早先虎頭用的是鐵棍,手上收不住力氣,打得石屑亂飛,後來慢慢曉得力氣輕重,手上的鐵棍也換成鐵棒槌。 擊打的除了石塊,又添了木頭。按照道痴的說法,什麼時候樹皮懶了,裡面木頭完好無損,虎頭的力氣才拿捏到位。 他不過是戲言,換做其他人,怕是早膩歪了這錘錘打打;虎頭卻是對道痴之命言聽必從,竟然一直堅持下來。 這會兒功夫,虎頭已經聽到道痴的腳步聲。 他轉過頭,看到道痴,臉上立時添了光彩,隨手將鐵棒槌扔下,人已經奔了過來。 “小,小,回……”他口舌依舊笨拙,可嘴角已經裂到耳邊,顯然是極為歡喜。 道痴笑著點點頭,從荷包裡取出個布包,遞到虎頭手上。 裡面是一包冰糖,昨日在耦院茶室,道痴便看到有一小罐子冰糖。今早出來前,想到虎頭最愛吃糖,便將一小罐子冰糖都帶了來。 虎頭開啟布包,果然喜歡的緊,上前一把抱住道痴,打了好幾個轉轉。 這就是他表示喜歡的意思,道痴被轉的頭疼,使勁地往虎頭大腦門上拍了一下,才讓他老實下來…… * 禪室中,張真人手上坐在那裡,右手掐算不停,過了好一會兒方開口道:“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此八字者多半天壽難以長久,道痴小友面上亦露短夭之相,稀奇的是道痴小友生氣源自死門,真是怪哉。” 老和尚想起道痴三歲重病將死之事,對於道痴三歲始開心智之事則隱下未談。 張真人聞言,又掐算一回道:“是了,是了,想來那定是死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道痴小施主將來成就不俗,只是父母緣薄了些,幸有手足可以相依。” 老和尚精心教導道痴數年,衣缽相傳,最關心的也是道痴的前程。只是因道痴八字不好之事,始終有些隱憂。 換做真正的佛門高僧,佛道殊徒,哪裡會將這些玄門說法放在心上,偏生老和尚是由儒入釋,對於周易之說,本就是相熟的。 按照玄門說法,八字純陽之人,容易橫死、暴死、短命。 老和尚之所以在西山隱居不出之時,依舊與龍虎山保持書信往來,就是想要尋個機會,為道痴破解此事。至於父母緣薄了些,老和尚沒有放在心上。 道痴生而喪母,十一歲才見到生父,要是張真人說他父母緣厚才稀奇。 現下聽了張真人的話,老和尚道:“真人勿怪老和尚囉嗦,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