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天官,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年十月,順娘行了及笄禮,王寧氏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了召贅的主意,打算將孫女外聘。 老太太是這樣對道痴說道:“若是大好男兒,有幾個肯為贅婿?我先時捨不得你姐姐外嫁,不僅是因嫁妝的緣故。若是單為了嫁妝,賣了幾畝地總是成的;更重要是怕她出閣後沒依靠,在婆家受欺負。如今有了你這個兄弟,總會護著她,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道痴還是捨不得將順娘外嫁,畢竟他在家裡的時間有限。若是順娘外嫁,那家裡就剩下王寧氏一個。可是總不能為他一個人的私心,就阻了順孃的因緣。既是老太太做主,他便也就沒有再說什麼。 等老太太將孫女外聘的訊息傳出去,相繼有人登門,可是對方條件都不怎麼樣。畢竟外九房貧弱,順娘嫁妝有限,加上她又是“喪婦長子”,佔了“五不娶”之一。 想要求之為婦的,不是商戶人家,就是王氏外親續絃的,看上的不過是外九房的清白名聲,還有道痴這個為世子伴讀的兄弟。 道痴請老太太稍安勿躁,等自己童子試後再給順娘議親。 沒想到宗房太夫人使人接了王寧氏去,為孃家侄孫求娶順娘。張家雖近些年衰落了,比不上安陸四姓,可也是不錯的人家。 對方叫張慶和,出身張家嫡支,比順娘大三歲,已經取得秀才功名,當年因守母孝的緣故,耽擱了議親與鄉試。 張父舉人身份,在髮妻病故後,絕了再娶之心,只命一個長妾暫理家務,自己專心教導兩個兒子功課。 張慶和是長子,媳婦進門就要做當家奶奶。就這一條,多少有女兒的人家主動說親。張父因家無主婦,不好相看,便將此事託付給太夫人幫忙相看。 有兩家主動提親的人家,都是安陸的富戶,不是對方嫁妝不豐厚,也不是對方不柔媚,只是一個是獨女,一個是有悍母。 張慶和擔心進門後掌不好家,照看不好弟弟,便都沒有點頭。 太夫人本就喜歡順孃的賢惠能幹,因王寧氏早先發話要召贅才沒有提這回事。 現下王寧氏要將孫女外聘,太夫人便動了拉煤保纖的心思,便對張父提及此事。趕巧的是,張父與王青洲還是同年,早年也有往來。聽說是王青洲的女兒,張父沒等見人,便點頭肯了。 不憑別的,就憑王家那面貞節牌坊,這樣的老太太教匯出來的孫女準錯不了。 老太太請人仔細打聽了張家的事,最是規矩不過的人家。或許旁人會覺得張家人刻板,可在老太太眼中,規矩再多都不是大事,最怕的是沒有規矩。 順娘就是本本分分的孩子,只要嫁到這種重規矩的人家,才不會吃虧。 等相看張慶和,因是長子長兄的緣故,行事說法端方穩重又不迂腐,老太太很是滿意。道痴對於這個姐夫人選,也沒有提出異議。 功名不功名的,倒是無所謂,就憑張慶和家人口簡單這一條,就是結親的大好人選。 兩家相看後,便下了小定,婚期初步議在次年十月。 順孃的親事議定,道痴的童子試又這麼順當,王寧氏心情大好,臉上的笑臉也多了。老人家再執拗,也耐不住道痴纏磨,到底收了道痴的金子,開始給順娘置辦嫁妝。 道痴則託王珍買了五十畝上田,打算給順娘做嫁妝。到時候,外界即便會有所揣測,也不會是以為他用他生母的嫁妝貼補順娘。 實際上,崔氏的東西,他都沒有動。 道痴的心情懸著,現在已經是正德十四年,寧王到底什麼時候造反?等的不耐煩了啊。 老和尚已經在南昌住了大半年,雖寄回過幾封信,可信上不好寫什麼,訊息傳來的都比較模糊。今年老和尚滿九十,還悠悠哉地客居他鄉,難道老和尚就不怕埋骨他鄉? 道痴去信催了幾次,甚至去年年底的時候差點就奔南昌去了。 寧王造反,興王薨,正德駕崩,具體的時候,道痴不清楚,只是曉得是世子成年之年。這個時代,十五歲成童禮是分水嶺。 世子今年十三。 府學裡的氣氛越發融洽,透過將近一年的相處,眾人的感情自然比剛開始時要深厚的多。 王琪雖沒有成翩翩美少年,可身上的肥肉也甩下去大半,現下雖然依舊是圓臉,可只是比常人略富態,順眼多了。 道痴終於明白入王府這麼久,為何王夫人從沒有召見過他們,那是因為王夫人在所出二郡主夭折後身體就不好,後來帶髮修行,鮮少見客,連孃家人也不例外。 不過在過年的時候,王老太爺僅王府請安時,還是見了王夫人一面,提了想要替王琪求娶三郡主之事。 後來王夫人送信出來,說是已經在王妃跟前透過話,王妃那邊說會考慮。 王琪參加縣試前,王妃曾召見過他,問及他的志向。聽說他只是下場試試,無心舉業,王妃的臉色溫和不少……
………【第六十一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
(強推中,求推薦票) 暴雨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