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3章 坐而論道,神話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禰衡似懂非懂。

從字面上,他大概能猜得出合力可能是指什麼,但是和劉辯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他知道劉辯常常會說一些新詞,未必就是他概念中的那個,貿然發言,難免會被他譏笑一通。儒者崇尚博學多識,崇尚引經據典,言必有出,禰衡之所以能橫掃四方,就是因為他讀的書多,記憶力好,而且能融匯貫通,出入自如。但是,在劉辯面前,他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書沒讀過,這讓他很沒底氣。

當然,他讀過的書,劉辯大部分都沒有讀過。可問題是劉辯並不因此覺得沒底氣,他根本不喜歡引經據典,他衡量對錯的標準只有一個:是不是合情合理,能不能經受事實的考驗。至於聖人怎麼說,他根本不關心。

與這樣的人論戰,禰衡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不得不跟著劉辯的思路走,全面被動。

“還請陛下言明。”

劉辯撇了撇嘴,伸手拔出玄刀,信手一揮,面前的一塊巨石應聲而開,被削出一塊平面,雖不能說光滑如鏡,卻也是平平整整,可以當作書案。僅是這一手,就足以讓禰衡等人吃驚不小。誰都知道劉辯的境界高明,超過悟命破境的黃忠不知幾許,可是誰也沒見劉辯展現過境界。此刻看到他削石如泥,偶窺一隅,不禁大開眼界。

劉辯又畫了幾條線,將物理力學中最基礎的力的合成原理大致說了一遍。禰衡等人都是聰明人,一下子就聽明白了,而且習慣性的進行了引申揮發。

“陛下的意思,是說仁的作用是集結眾人之力,同心同德,共謀大事。而不是互相掣肘?”

“難道不是嗎?”

禰衡眉毛一揚,戰意盎然。“話是不錯,可是這又有什麼新意呢?儒門推崇禮法德教。不就是希望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共謀大業嗎?”

“可是,現在儒門推舉的領袖袁紹卻是和朝廷戰鬥。”

“那是因為朝廷壓制儒門,侵權臣下之權。從孝武皇帝起,屠戮丞相如豬狗,後來乾脆取消了丞相。光武皇帝雖然以世家重興大漢,卻依然壓制世家,屢興大獄。桓靈二帝,重用宦官外戚。再興黨錮,儒門寒心,這才不得不鋌而走險……”

見禰衡口若懸河,堪比滔滔長江之水,劉辯不屑一顧。不過,他沒有打斷禰衡,因為他知道,像禰衡這樣想的人太多了,蒯越等人未必不是這麼想,只是他們沒有禰衡這麼二。不會說得這麼直接。很多事情就是因為不能坦誠交流,大家都在心裡藏著,最後小事變成了大事。讓禰衡做他們的代言人。把矛盾擺在明處,就像經常把私處亮出來曬曬太陽一樣,有益健康。

徵召天下賢良到洛陽議政,就是一次集中的曝曬。

等禰衡說得口乾舌燥,劉辯才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那世家田連阡陌,隱匿逃民,富可敵國,與民爭利,與國奪財。是內訌還是同心同德?”

禰衡一時怔住,隨即又說道:“那朝廷呢?朝廷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難道就只能讓朝廷錦衣玉食,士大夫卻不能衣食無憂?”

蒯越等人豎起了耳朵。一聲不吭。禰衡這大嘴巴真敢說,這些話連他們聽的人都覺得心驚肉跳,更何況是正當其面的天子。如果劉辯惱羞成怒,禰衡可就慘了。不過,不得不說,禰衡這句話捅到了要害,世家豪強和朝廷不合,歸根到底,爭的不就是利益?

“朝廷錦衣玉食,不是你們儒門的禮儀規定的嗎?”劉辯卻笑了起來。“營建都城,立後冊妃,哪一樣不是按儒門禮法來定的?也許有時候會超出禮法,可是按照儒門的禮法,大多數天子還算是節儉的吧?別的不敢說,朕就算其中一個,你說是不是?臣願意勵行節儉,你們儒門中人能不能也上行下效,別再那麼窮奢極欲?禰正平,如果你能說服天下世家守禮,朕就讓你躋身辟雍,與聖人一起共享血食,如何?”

禰衡閉上了嘴巴,一聲不吭。他倒是想成為儒門賢哲,與孔子一起享受後世的祭祀,問題是這根本做不到。真要按儒門的禮制來,如今的世家豪強哪一個不逾禮?他可以罵得他們無言以對,體無完膚,但要讓他們節儉守禮,無異於痴心妄想。

劉辯可以做到節儉,他卻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王莽倒是推行古禮,結果是什麼,大家都清楚。王莽能夠代漢,是因為世家豪強的支援,後來之所以敗亡,也是因為世家豪強的背叛。赤眉、綠林之類的流民不過是世家豪強手中的刀罷了。同樣,儒門的禮法也是世家豪強用來和皇室爭權奪利的大旗,真要強迫他們按儒門的禮法來,恐怕不用朝廷動手,世家豪強會先將儒門打倒在地。

能言而不能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英靈:開局召喚齊天大聖

心絃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