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漫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楚漢爭鋒—(十三)韓信定趙,兩漢往事,閒雲漫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韓信得到了劉邦的認可,最終登臺拜將,成為漢軍唯一的大將軍。
幹完這些事,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下準備再去收拾一個人——陳餘。收拾了這個人,將立於楚軍上游,再去彭城轉一圈似乎不無可行。更為關鍵的是還有兩個人正在項羽腹地鬧騰,項羽還顧不上太多雜七雜八的事情。
一個是黥布。事實上,韓信定趙是在黥布敗退之前發生的事情,筆者只是為了能全面展現韓信的功績,才在這裡加以介紹。黥布現在還沒被打敗,仍賴在九江和項羽對壘。另一個是彭越。這個遊擊高手仍在梁地四處鬧騰,牽制著項羽軍力,破壞著楚軍輜重。這兩個人的鬧騰,讓項羽很是頭疼。
項羽很頭疼,而劉邦卻很快樂。因為此時的劉邦正忙著滅敵、收降和掠地。下一個目標就是陳餘。嚴格來說應該是兩個人,另外一個人名字叫趙歇,但這個人只是被稱呼為趙王,事實上只是個擺設。
要說陳餘這個人很有意思。和張耳稱兄道弟那一陣,提的建議都還很能拿出檯面,可自從和張耳翻了臉,腦子就開始不斷髮熱,國運和私仇完全聯絡到了一起,成了十足的愣頭青。只要是張耳的朋友,那就是我陳餘的敵人。在這一辦事宗旨下,開始了他和劉邦的對話。但事實證明,他和劉邦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對話的結果最能證明這一問題。
劉邦在進攻彭城前期,派使者通知陳餘,準備和趙國聯合攻楚。當使者站在趙歇和陳餘的面前唾沫橫飛地說完後,只得到陳餘一句冷冷的回答,“殺掉張耳,我就出兵。”
張耳現在是劉邦跟前的紅人,陳餘的要求明顯超出了使者掌控範圍之外,最終使者無奈地離開了趙國,把陳餘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告給了劉邦。
如果陳餘一句話,劉邦就砍掉張耳的腦袋,則難以服眾,其他小弟們也會戰戰兢兢,因為整天殺人放火,哪個人外邊沒幾個仇人呀?這也不是劉邦的辦事風格,他要這麼搞,沒幾天漢軍大營也只剩下劉邦一個光桿了。
陳餘的要求似乎是個不能完成的課題。但對這一課題,劉邦輕鬆應對,根本不算個事。
當聽完使者的複述,劉邦哈哈一笑,“這還不簡單?找個假的給他就是。”
於是找了個容貌很像張耳的人,割下首級,送給了陳餘。幾百里路程,又是大夏天,等首級送來,已腐臭不堪,只能看個大概輪廓而已。陳餘研究了半天,也沒辨出個真假,最終出兵助漢,進攻項羽。
等到劉邦彭城大敗四處奔逃之時,陳餘又得到了一個訊息——張耳沒死。這個訊息差點把陳餘氣的吐血,一怒之下背叛劉邦,與楚聯合。
公元前205年九月,韓信、張耳率軍東進,一陣很追猛打,全速推進,一舉滅掉代國,在閼與俘虜代國丞相夏說。兩人本想一舉滅趙,可不想滎陽吃緊,劉邦派人調回韓信精銳,開赴滎陽抵禦楚軍,這讓趙歇和陳餘又得以消停一年。
也許你會問怎麼不抓住代王,而只抓了個丞相啊?為能把故事講的儘量清楚,在這裡做個簡單的補充。當初項羽封張耳為趙王,讓趙歇去當代王;後來陳餘趕走張耳,迎接趙歇回來當趙王;再後來趙歇為了表示感謝,封陳餘當代王;由於趙歇軟弱,陳餘為保其不受項羽欺負,也為抓住趙地大權,因此久久留在趙歇身邊,一為保護,二為監視,但又捨不得代國,因此就讓夏說去做了丞相。雖然這段話有些繞口,可事實情況就是這麼複雜。也就是說韓信攻代時,代國最大的領導就是這位姓夏的仁兄。俘虜了他,也等於滅掉了代國。
公元前204年十月,滎陽戰局逐漸穩定,回過了神的劉邦,再一次想起了陳餘,準備收拾他。
陳餘這一年過的也不好受。雖然給項羽送了幾封投降信,交流了感情,抹了把眼淚,可項羽還是不信任他,時不時會來刺激刺激他。而西邊的韓信也時不時會過來湊湊熱鬧,這讓陳餘腹背受敵,痛苦不堪。想收復代地,又沒那個精力。不得已,只好龜縮趙地,膽戰心驚地防守了一年。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先打破了這個僵局。滎陽戰局穩定後,韓信、張耳率幾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直指趙地。
趙歇、陳餘聽聞訊息,立馬聚集大軍,號稱二十萬,在井陘關(今河北井陘東),佔據有利地形,擺開架勢準備與韓信決戰。
就在陳餘忙活之時,一個厲害的角色說話了。這個人叫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這個人文武全才,深謀遠慮,其智力足可和張良、范增、陳平之流一決雌雄,並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