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漫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大澤鄉起義——(一)起事,兩漢往事,閒雲漫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聽信趙高挑唆,開始殘殺大臣,先後賜死蒙恬、蒙毅兄弟,促使軍隊士氣低落。朝廷和軍隊中些許氛圍的變化,立刻讓匈奴人嗅到了異樣的氣味。當年頻繁南下,騷擾北方各郡,時不時跑到長城下示威遊行,順便搶個劫、殺些人。
胡亥的理想是享樂和折騰別人,但比較煩別人折騰自己,因此就想辦件實事——徵調人員去長城站崗。人有的時候會好心辦壞事。胡亥這一生很失敗,從來不幹正經事,吃喝玩樂、賭博殺人啥都幹,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就幹這麼一件正兒八經的事,徹底把自己玩完。胡亥真的好無奈,費力不討好,幹了還不如不幹,要是知道後果的話,打死他也不會幹的,因為他徵調這些人中有一個叫陳勝。
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郡守根據董事長要求,安排兩名軍官押送九百人去漁陽(北京密雲)。九百人不是個小數目,讓這幫大爺提著兩條腿去北京,溝深石頭多,難保半路有逃跑的。逃跑一個半個沒大礙,但要是成群結隊地開遛,誰都受不了。這兩名軍官很明顯沒有劉邦的大無畏精神。
因此在出發前,從這些民夫中挑選了兩個人,任命為屯長,讓他們去管理這九百人。從管理學角度來說,這兩個軍官真的很有眼光,也很會管理。這個天才的配置,促使一件大事的發生,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先河,也送了自己的小命。這是兩個軍官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雖然最終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但我個人認為,這兩個軍官對推動中國歷史的程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次成功的旅遊活動,就沒有或會延遲這件大事的發生,就可能重改中國的歷史……
被挑選出來的兩個人,一個叫陳勝,河南登封人,以打長工為生,整天吃了上頓沒下頓,餓著肚子、光著膀子下力氣,要說是大老粗或者是個老實巴交半天憋不出一個屁的人,都能讓人相信。可事實上,這個人很會說話,估計還讀過幾天書,認的一些字,雖然沒到文豪的地步,可也夠用了,還留下來兩句話,到今天還被一些人當座右銘用。並且這個人還比較幽默,有一次和一群老實巴交的苦力在別人地裡幹活,幹著幹著就突發奇想,爬別人臉前說“苟富貴,無相忘”,見這個人沒反應,立馬爬另一個人臉前重複一遍。搞的別人莫名其妙,一個苦力,怎麼富貴呀?見別人笑話,陳勝說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另一個叫吳廣,河南太康的一個農民,除了長的壯,一把力氣、能打架之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事實上陳勝起初並不認識吳廣,只是被通知一起去旅遊後,才在道上相識。陳勝的冷幽默在別人那不是太管用,但吳廣卻崇拜的五體投地,倆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目的地很明確,那就出發吧!於是倆人發著感慨、講著笑話、領著隊伍直指北京。這次萬里長征還沒走一半,剛到大澤鄉(安徽宿州),問題就出現了——下雨。一連多天的大雨,大水淹沒了道路,讓這支隊伍停了下來,無奈之下只好休息。可休息是有成本的,因為這樣的連番休息已經難以準時趕到北京,肯定要錯過旅遊的大好時機,飽眼福是小事,更關鍵的大秦公司不知道哪個缺德玩意制定了一條制度——“失期,法皆斬”。就是指叫你什麼時候到什麼地點,你就得什麼按時到達,誤了時間,全部殺頭。這制度制定的,一點也不考慮實際情況,你看缺心眼不缺心眼。正因為這個缺心眼的制度,成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繼續旅遊的結果是殺頭,陳勝吳廣沒有那麼傻,兩位大哥都不是善茬。要我死?也不讓你好過。倆人找個機會,肩貼肩、頭對頭地密謀半天,思來想去決定幹件大事——造反。造反是個技術活,不是到人群中吼一聲“造反”大家都跟著你乾的,陳勝沒有那麼幼稚。因此倆人決定做些準備工作,烘托烘托氣氛。
準備工作分兩步走,具體設計的有些複雜,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陳勝腦子好,就負責方案制定工作;吳廣身手好,就去幹搞技術、下體力工作。
幾天後,陳勝弄點硃砂絞盡腦汁的在絹帛上寫了三個字——“陳勝王”。絹帛是絲織品,兩個苦力竟然能搞到這麼上檔次的東西,可見沒少下功夫。吳廣去弄條魚,強塞硬捅的把弄進魚肚裡,然後找個當地漁夫,把魚給他,然後再打發人去把魚買回來,還煞有介事地說是要打牙祭。好了,到此為止,第一步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要問,這有什麼用處?我給你說,只要把魚買回來,總不會去養吧?這九百人裡面也沒有和尚道士,更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