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漫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兩漢往事,閒雲漫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劉卬、劉遂把自己的造反事業乾的很失敗,但劉濞做的還是很成功的。
當然,我之所以說他成功,只不過是相對而言。
早在他剛準備發兵時,身邊有個叫田祿伯的人曾進言:合兵西進,若無奇道,很難成功……臣願率五萬精兵,沿長江、淮河而上,收淮南、長沙,進武關,與大王會合。
田祿伯所言,與劉邦當年入關時有些神似,劉邦當年憑著區區幾萬人輕輕鬆鬆拿下關中之地,走的就是這條線路。這條線路有個缺點——關隘較多,道路難行,並且兇險。當然,有缺點自然也有優點:這條路直奔關中,一時三刻就能和朝廷軍隊接上火。若一旦成功,這支奇兵將成為插進關中腹地的一把利刃。
不過劉濞所選路線也不算錯。他走滎陽、過洛陽,劉邦出關和項羽爭天下時走過。相對而言,這條道路要寬敞很多,對幾十萬大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也有致命的弱點,這雖然是一條“陽光大道”,但繞了個彎,先北後西,路程較遠,行進緩慢。並且這條路線經過樑國,沒有幾場硬仗打下來,根本就沒機會和朝廷正面開戰。
劉濞手下有25萬大軍,選擇這條行軍路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況他還一門心思要和劉戊、劉卬、劉遂那幾位會合呢。
不得不承認,田祿伯那句話是很厲害的一著。劉濞真若分兵西進。秦末劉、項兩支大軍的反秦的經歷很有可能會再次上演。
但劉濞心中頗為猶豫,拍了拍田祿伯的肩膀,“容寡人斟酌。”
田祿伯退出去後。兒子劉子駒站了出來(現在的吳國太子),“父王是在造反,這種軍隊不能託付他人,否則,父王反叛朝廷,他人也會反叛父王。”這的確是一句老實話,這個年輕人的心機要比他老爹深的多。劉子駒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使其獨自將兵。難知箇中利害,若有失,則平白削弱實力罷了。”
劉濞扭頭看了兒子一會,點了點頭。
劉濞否定了田祿伯的建議。也錯失了一次奇襲關中的機會。
不過沒關係,畢竟有幾十萬大軍在手上。只要有兵,一切皆有可能。
剛否決了田祿伯,又有一個年輕人跳了出來,向他建議:吳國多步兵,步兵利於在險要之地為戰;朝廷多車騎兵,車騎兵利於平原地帶作戰……大王所過城池,不必攻取,快速推進。迅速西進,佔領洛陽武庫補充軍需,奪取敖倉糧庫以備軍用。縱不入關,也可定鼎天下。
這又是一個很厲害的想法。其核心思想是要打閃電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成功則成仁”。攻下洛陽、奪了敖倉,大家都好;若一旦陷入僵局,就徹底完蛋。
這是一招險棋。不過造反本身就是在行險,與其一步步走向末路。不如奮力一搏,尋得一些生機。如果劉濞真要這麼搞了。也許就不會和梁王劉武那麼較真,也許真能在朝廷完成佈防前趕到洛陽,也許……
當然,這都是些“也許”而已。
劉濞不是隨便行險之人。年輕人剛表完態,老將們就站出來反對: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年輕人知道個屁。
劉濞又一次點了點頭:“我也這麼認為。”
最終,劉濞否決了所有人的建議後,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出牌了:和劉戊合兵一處,在淮南刨了近一個月城牆。雖然成效顯著,但行軍緩慢,給朝廷的佈防“爭取”了時間。
但在這段時間鬧騰最狠的還不是劉濞本人,而是一個門客,一個叫周丘的人。
周丘給劉濞當門客已有很多年,但這位老兄酒風不好,逢酒必喝、逢喝必醉、逢醉必鬧。久而久之,連劉濞這個大老粗也受不了他,很是反感。
劉濞起事後,其他門客都封了官,唯獨周丘一個人被撂在了一邊。
周丘很不忿,勾著腦袋想幾天後,決定不能這樣混下去了,再傻不拉幾地待在劉濞身邊,這輩子就徹底玩完了。因此,周丘決定整點事情出來。
這天,劉濞正在大帳裡研究地圖,周丘悶著腦袋跑了過來。進帳後,倒頭便拜。
劉濞暗思:這個人是求官來了。他的眼睛根本就沒離開地圖,不耐煩地問道,“何事?”
周丘仰起腦袋,訕訕一笑:“臣無能,不得在軍中任職,因此不敢奢望為將。”
周丘難得如此有“自知之明”,劉濞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抬頭看了周丘一眼,壞笑道:“還有事?”
周丘連忙討好地笑道,“還有一事。”
劉濞又把頭埋了下去,“說來聽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