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九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選擇,開局求娶黃月英,一夢九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多時。
劉平領著一人進入大堂。
“卑下親衛什長魏延,拜見使君。”
風塵僕僕的魏延單膝跪地,從懷中翻出兩封書信、褪下背上卷軸恭敬遞出道:郎君和黃太守捷報在此,郎君特別交代,卷軸中之物可使我荊州水軍更進一步,請使君過目。”
蔡瑁揮退侍者,親自上前取過書信遞與劉表,心中長疏一口氣,這下總算給兩個姊姊有交代了。
“魏什長請起,你與我和在座諸君說說,長沙之亂如何而平?”
劉表抬手虛扶了一把魏延,接過書信和卷軸笑意盎然道。
他是真好奇自家這位兒子到底用了什麼手段,這麼快就平了張羨。
當然,藉機讓兒子長一把臉也是必要的。
“謝使君!”
魏延起身而答:“郎君親自領兵五千攻城,以火藥轟擊城頭,臨湘城半日而破,張羨自敷請降,郎君親手砍了唆使張羨作亂的桓階,大軍入城,命我等抄沒桓氏家產,桓氏男丁過車輪者皆斬,長沙遂平。”
“什麼?!我兒親手砍的桓階,還下令處死了桓氏一族男丁?”
劉表把拆開一半的信封拍在桌案上,駭然起身質問到魏延。
堂下。
一眾謀臣武將臉色也是盡皆一變!
咱們這位使君可向來以仁義聞名,怎的這位大郎君殺心竟然如此之重。
門口處,諸葛亮和黃承彥臉上也流露出一絲不自然。
唯有徐庶淡定如常,眼中閃過一絲激賞之色。
“是。”
魏延躬身稟道。
桓氏最幼者桓階之子桓祐,年歲十一,高三尺餘,已過車輪,就死在他眼前。
使君說處死了桓氏一族男丁,應是沒什麼問題。
“我兒糊塗啊!桓階此等名士怎可說殺就殺,還幾近滅了桓氏一族……”
劉表一聲長嘆,頹然而坐,望向魏延:“我兒可言何時班師?老夫要親自問於他!”
“回使君,郎君說張羨以荊州不義而反,他自當為荊州討大義而歸,領江夏軍三萬已下揚州。”
魏延低眉頷首接著道:“卑下記得郎君下令時,張羨也曾勸過郎君,郎君以曹操屠徐州回了張羨,還說‘殺一人為罪,屠萬人為雄,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話音落下。
大堂之上再次寂靜一片,落針可聞。
驚震中的荊州眾吏有人眼中精光閃爍,有人臉上面帶憂色,目光卻皆向一人而去。
劉琦以曹孟德為例,此時出兵討伐袁術,更是毫無保留展示了他的野望。
荊州。
終於要逐鹿天下了嗎?!
就連事不關己的徐庶和諸葛亮,也不約而同向上首位之人看去。
此乃天賜良機!
趁群臣皆被劉琦之言所懾,尚未明辨利弊之際振臂一呼,再有支持者推波助瀾,定能雲者景從,大事可成!
即使今後他們想反悔,也不得不由大勢所趨。
如今這位劉琦郎君能堪足夠,眾人沒注意到半日而下臨湘的火藥,十有八九也是他之功勞,更是殺伐決斷之輩,荊州無後繼之憂。
合荊襄八郡之富饒,無雙之水軍。
兩代明主齊力,必能開創一番大業!
主位上。
劉表看著堂下數十道投望而來的目光,愁眉緊鎖良久,才露出笑顏道:“今日乃大喜之日,來人,擺酒設宴,慶長沙之捷,也為我兒出征討賊壯行!”
“喏!”
自有侍者領命而去。
堂上眾吏也在思慮了一瞬後,紛紛拜道:“多謝使君!”
使君既未支援,也未否決。
此刻進言,恐怕兩頭不討好,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
諸葛亮和徐庶四目相對,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
宴席之上。
觥籌交錯。
黃承彥去而未歸,徐庶低聲問向身旁之人:“阿亮,你以為劉荊州此人如何?”
“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少謀而寡斷,不昏,但庸。”
諸葛亮端起酒杯呷了一口,微微一嘆。
“哈哈哈,怪不得阿亮不惜堂上犯眾怒,看來是從未想過入仕荊州。”
徐庶笑著飲下一大口酒道:“不過此人竟能生出劉琦此等英武之輩,你說怪也不怪?張羨作亂,荊州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