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仙緣,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淡天真的自然風格。園分東、中、西三部分。中園是全園精華所在,遠香堂為園中的主建築,是一座結構精巧的四面廳,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觀覽周圍景色,堂內陳設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巒疊翠。堂北,寬闊的平臺連線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微風吹拂,清香滿堂。匾額“遠香堂”為當代文徵明所寫。堂北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雲蔚”亭,文徵明手書“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和元代倪雲林所書的“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懸於亭中。東山上有“待霜亭”。兩山之間,連以溪橋,山間遍植花木,岸邊散種藤蘿灌木,野趣橫生。
逛了一圈以後,葉昊天也像大多人一樣,將目光集中在燈籠上。每個燈籠有一個謎語。有些燈謎已經被破解了,留下的越來越難。不遠處就有十餘人圍著一個燈籠打轉。葉昊天走近前一看,上面寫著“天際孤帆愁別離,打一字”,略思片刻,葉昊天告訴守燈的童子“這是個
‘穗’字。”
守燈童子急奔而去,又有急奔而回,高叫著“又破了一個”,一個管家模樣的人走過來,將燈籠上的字謎取下,詢問葉昊天何以作解。
葉昊天答道:“孤作‘一’解,帆象形‘蟲’,愁”字別掉火部(‘離’於八卦為火)所剩下的‘禾心’,合起來剛好成為‘穗’字。謎作者用飽醮離愁的彩筆,渲染強烈的氛圍,用遠在天邊的孤帆來表達離別之情。如此拆形造意,運法嫻熟,字字落實,文詞優美,平仄協調,誠屬難得,其中猶可稱道者,能於底字中挖出‘蟲’來,則具脫舊翻新之心思,就此雕“蟲”神技,即足以令人擊節。
”
那人連聲叫好,遞給葉昊天一把摺扇,葉昊天笑了笑接下來。眾人也紛紛歎服。
又走幾步見一燈謎,圍觀者更多,謎面是“憂愁幽思作離騷”,打一七言唐詩。很多書生打扮的人圍著燈謎苦苦思考。葉昊天看了一眼就說這句詩是“
似訴平生不得志”。
眾人不解。葉昊天解釋道:“
謎底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說的是琵琶女透過‘弦弦掩抑聲聲思’的樂聲,來訴說自己不得志的生平遭遇。這個謎語的關鍵在於‘平’字,這是屈原的字,底意為‘似乎是訴說著屈原生世之不得意’。當時楚國屢敗於秦,楚國內部親秦派勢力抬頭,屈原的抗秦立場不受採納,‘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後的作品。班固《贊騷序》曰:‘離,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遭憂作辭”就是確切不移的‘訴生不得志’。而其間‘平’字作人入典,正是別解之功。
”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此一路下去,葉昊天盞茶功夫破解了十餘個極難的燈謎,忽然那管家模樣的人走過來對他一躬到地,說道:“先生,我家主人有請。”
葉昊天跟著那人來到一個閣樓上。閣樓地勢很高,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四面的燈籠和人群。一個五十餘歲的儒生看見葉昊天進來,連忙離座迎接。
賓主落座,下人送上香茗。老者道:“賢侄才高八斗,不知道是哪裡人士。”
葉昊天急忙拱手謙讓:“哪裡哪裡,偶然猜中而已,小生長安人。”
老者詢問道:“不知賢侄是否經過科舉?”
“尚未,正待明年參加鄉試。”
老人輕嘆一聲道:“以你的才華進士亦有望也。然如今朝廷昏暗,恐不是入仕良機阿。”
葉昊天道:“卻待先生開解。”
老人飲了口茶,吩咐下人把門關上,接著道:“我見賢侄神清氣朗,必非小人之輩,就實話實說了。如今聖上昏潰,宦官權盛,奸佞當道,殘害賢良。老夫王獻臣,兩年前本為朝廷御史,因名門蘇家被滅門一事說了幾句良心話,卻遭奸人當堂辱罵,聖上不加勸阻,滿堂文武噤若寒蟬。當時我決意退出仕途,告老還鄉。所以就建了這個園子。”
葉昊天心下感動,面上不動聲色地問:“不知當時辱罵先生的有什麼人?”
老人走到門口四周望了一下,回來低聲說道:“大宦官王希及其死黨權臣劉衡”接著又嘆息一聲道:“奸佞橫行,無人可制啊。”
兩人聊了一會兒,頗覺投緣。葉昊天環顧四周見有不少書籍,他一向愛書如痴,不禁提出要瞻仰一番的要求。
老人也是個書迷,能有人欣賞自己的藏書高興還來不急,尤其是這樣的青年俊彥。他對葉昊天招招手,道:“來,這裡的書沒什麼,我還有一個藏書室,收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