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部分,仙緣,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人不理不睬,只是將葉昊天圍在中間,彷彿眾星捧月一般。每個人站在一定的方位,隱隱然構成了某種陣法的樣子。
葉昊天環顧四周,見七位仙人已經布好了自己傳授的七曜七星北斗陣,心裡更加有了底。由於陣法的保護,己方的防護能力驟然增強七八倍,哪怕對方功力再高也可以支援得住,於是對著攝政王呵呵笑道:“王爺,請開始吧。”
攝政王瞪了他一眼,走到鼓邊,口中默唸了幾句,六尺大鼓忽然縮為三尺大小,鼓槌也相應縮短了一半。他凝集八成功力高高舉起鼓槌,重重擊打下去。這次鼓音再無低沉圓潤之感,彷彿九天轟雷落於平野,又好像天河傾斜現於眼前。他雙手連揮,炸雷般的鼓音宛如長江大河滾滾而來,一浪高過一浪,又好似百萬雄兵衝殺於戰陣,鐵蹄踏碎萬里山川。
葉昊天不敢大意,急忙提聚五成功力繼續吹奏《漁歌》,笛音彷彿一把尖銳的長槍破空刺向迎面而來的鼓音黑幕,一下子將黑幕刺了個窟窿,然後在空中拔了一個高,試圖將鼓音壓制下去。
攝政王提聚十成功力,仰天長嘯一聲,鼓音一轉,密如暴豆,急如豪雨,如奔如馳,猶如親駕輕舟,飛流千里,又好似身化鯤鵬,振翅長空。
葉昊天一直將功力加強到七成才略微佔了上風,到八成的時候才將鼓音徹底壓制住。
鼓音被壓得嗚嗚咽咽,攝政王的心裡極度憋悶,不由得奮起神威變了又變,彷彿困獸在牢左衝右突。驀地,他淒厲地大叫三聲,宛如臨死前的哀鳴,又好似在求救一般。
叫聲未落,長嘯之音從殿外傳來,開始時聲音不大,眨眼之間變為驚天巨響,於此同時殿門開處走進一個人來,白衣白冠,形神修勵,面目陰森,十分可怖。入得殿來,嘯音輕輕一轉,將笛音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一陣狂風吹散了天上的浮雲一樣。
葉昊天大吃一驚,不由得心中狂叫:“太上神嘯!這人竟然會太上神嘯!”他熟讀百萬經書,對嘯知之甚多。王嘉《拾遺記》記載:“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丈夫嘯聞百里,婦人嘯聞五十里,如笙竽之音。嘯能感陰動陽、招魂返魄。”《後漢書》記載趙炳“長嘯呼風,亂流而濟”。《嘯旨》雲:“神嘯之術,太上老君授南極真人,南極真人授廣成子,廣成子授風后,風后授務光,務光授舜,舜授禹。自後或廢或續。晉太行仙人孫公以能嘯得道,而無所授,其後不復聞矣。”
千年不見於人間的太上神嘯驟然響起在葉昊天耳邊,怎能不令他悚然變色?而且白衣人的功力看似極高,大概已經進入神仙榜萬名之內,不知道是不是前天腳踏紅雲追趕自己的那人。如果是他,七仙只怕要凶多吉少了。
事實確是如此。嘯音入耳,七位仙人如受重擊,胸口彷彿壓了萬斤巨石,若非陣法的保護,只怕有人要吐血而亡了。
葉昊天也是心頭狂震,但覺肺脈一滯,頓時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情急之下,他驟然提聚十二成功力吹奏出《黍離曲》。《詩經黍離》本來就很憂傷,被他加了很多“商”音之後彈奏出來更是極其悲涼,輕彈已讓人潸然淚下,重奏更有撕肝裂肺之痛。可是此時,他凝聚所有功力吹出的笛音卻如大海中漂浮不定的孤舟,波濤翻滾中只能看到一點桅杆的影子,隨時可能被大海吞沒進去。白衣人的功力遠遠在他之上,嘯音已然如汪洋大海,鼓音更似海上颳起的狂風,二音相合將他吹出的笛音死死地壓在了下面。
攝政王嘿嘿冷笑著,一邊擊鼓,一邊不時轉頭看著他,想知道他到底還能堅持多久,想看臨死前掙扎的樣子。
身處乾坤錦囊的蘭兒早已透過開著的錦囊口看到了外面的一切,此時見大勢不好,急忙雙手急揮彈出傷人心臟的《蜉蝣曲》。曲詞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只見她素手飛揚,宛如一對穿花蝴蝶,在鳳琴上來回飛舞,琴韻忽而婉轉悠揚,忽而幽怨嗚咽,忽而高昂如鶴鳴,忽而低迴如鳥啼,琴音反反覆覆,曲折變化,一浪又一浪,迴旋盪漾。
琴音驟起時,白衣人未有絲毫提防,但覺胸中一痛,心脈已然受創。他隨即又涑然驚醒,急忙加強了功力,放聲長歌,想把琴音也同時壓制下去。可是琴笛之音相合得親密無間,防守得風雨不透,竟然使他有無法下手之感。他連變數調,將嘯功從第二重的《流雲》依次提升,經《深溪虎》、《高柳蟬》、《空林鬼》、《巫峽猿》、《下鴻鵠》、《古木鳶》一直提升到第九重的《龍吟》,才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