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仙緣,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起一個問題,不由得問道:“不知道我現在還能不能進入乾坤錦囊裡,不然憑我現在的功力跑過去只怕要三、四天才成。”
葉昊天瞧了一眼乾坤錦囊道:“這東西大是夠大的,但裡面空氣不足,平常人無法居住,但你已經進入了修真界,全身經脈已通,內力生生不息,不用口鼻呼吸也可以活十天以上,進去居住當然沒問題。”說著將乾坤錦囊的口開啟。
蘭兒向錦囊飛去,感覺自己的身體逐漸變小。這是她靈體合一後第一次進去,一切都很新鮮。裡面很大,目前東西不多,只有一些銀票和幾把古劍;錦囊裡也不黑,有幾顆夜明珠閃閃發光。她將夜明珠拿在手裡,合上手掌就漆黑一團,鬆開手就一片光明,感覺很好玩。
她在裡面叫著道:“公子,你自己能不能進來阿?”
葉昊天呵呵笑道:“當然可以阿,問題是我進去以後這錦囊掛哪兒呢?現在是掛在我的腰裡,我進去就只剩下錦囊了,萬一讓人家撿去不慘了?”
蘭兒也不由得笑出聲來,聲音像銀鈴一樣清脆悅耳。
她將乾坤錦囊開啟一個很小的口子,既可以讓空氣透進來,也可以看見外面的東西。只不過從裡面看出去,外面的一切都變大了很多。
天快亮的時候,葉昊天才開始啟程。由於已經進入了真人界的大成期,他輕輕鬆鬆一口氣就飛了九百里。眼看快到了九華山腳下,才落下身形,此時東方剛剛泛白。蘭兒從錦囊裡出來,站在他身邊。兩個人辨認了一下方向緩緩的向山上走去。還沒走到山根,就看見一輪紅日從東方噴礴而出,萬道霞光灑滿大地。
一邊走,蘭兒一邊介紹這裡的情況。九華山位於安徽池州,原名九子山,因唐代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天下名山僧佔多”。東晉隆安五年,天竺僧人杯渡來山建立茅庵,傳經佈道,此為佛教初傳九華,從此法輪常轉,香火綿延。唐代開元年間,新羅僧金喬覺卓錫九華,應化為地藏靈蹟,九華山遂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僧眾雲集,寺廟日增,影響迅速擴大。佛教各宗派在此競相傳播和交流,以禪宗為最盛,淨土、華嚴、律宗等次之,高僧輩出,著述頗豐。本朝以來達到鼎盛時期,寺院多達三百餘座,僧尼三、四千人。“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葉昊天聽得津津有味,不過他更感興趣的是這裡的自然風光。
隨著蘭兒的妙語生花,他知道了不少山峰的名字。一路行去,無邊美景映入眼簾。九華山最高的是十王峰,高四千尺。周圍群峰爭峙,千姿百態。天台峰、天柱峰、獨秀峰、花臺峰、雲外峰,如臺如柱,聳入雲霄;蓮花峰、翠屏峰、翠微峰、滴翠峰、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其他如五老、七賢、九子、列仙、少微、獅子、伏虎、蠟燭、香爐、筆架諸峰,或擬人、或象獸、或狀物,無不呈奇獻秀。‘觀音慈航‘、‘仙人擊鼓‘、“大鵬聽經”、“金龜朝北斗”、“犀牛望月”、“雄雞叫天門”以及“飛來石”、‘棋盤石‘等嶙峋巧石,莫不神工鬼削,妙趣橫生。山間清泉潺流,銀瀑飛瀉,日出、雲海、佛光、霧淞、雪霰、幽潭蔚為奇觀。
一路走著,他還看到了眾多金碧輝煌的梵宮玉宇和玲瓏別緻的茅蓬精舍,或雄踞在峰頂陡壁之上,或散佈在山谷叢林之間,把九華山裝點成神采奇異的“佛國聖境”。
兩個人走了好久,大約巳時才來到蘭兒學藝十年的翠雲庵。
蘭兒心情激動,快步來到庵前,正待上前敲門,葉昊天輕聲道:“且慢,好像不對。”
蘭兒停下腳步,看了看四周,也覺察出很多不同。原來這時候應該有人出來灑掃庭院,敞開大門,現在院子裡卻荒蕪了很多,大門也是關著的。她心裡更是緊張激動,不知道師傅怎麼樣了。
葉昊天將她拉在身後,自己走上前扣起銅環,敲了三下。
好久有人把大門開了一點點,從縫隙裡向外打量。蘭兒一眼認出門裡是同門學藝的姐妹輕雲,她身子沒動,想看看輕雲是否還認識自己。
輕雲卻面色冷冷的道:“兩位施主,有什麼事嗎?”
葉昊天搶先道:“我們夫婦發下宏願,要將九華山上萬菩薩逐一拜遍,請師傅慈悲,讓我們進去燒一炷香,香火錢會加倍奉上。”
蘭兒還不太明白為何他要這麼說,聽到夫婦兩字,忽然面上一紅,腳下卻向他移近了一些。
輕雲依舊冷冷的道:“好,請進來吧。”手上卻半天沒動靜,大門還是隻開了一條縫隙,她的臉上露出焦急的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