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八章輿論造勢,帝國崛起,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七十八章輿論造勢
話說這種文章,大概也就是阮大鋮這個傢伙願意寫了,換個其他文人出身的人,首先得掂量自身的立場問題。阮大鋮這個傢伙就一個立場,誰給我做官我的立場就站誰這邊。這種把節操塞在褲襠裡,赤膊上陣的勁頭,實在是這個時代難得一見。
當然阮大鋮也不是傻子,之前肯定權衡過厲害。陳燮這個總督本身太過於特殊了,文的武的,人力財力,君王的信任,那是一樣都不缺。這樣的大腿抱著確實比較放心。
在家等了一日,看完自己寫的文章,阮大鋮也是一頭的冷汗。當時為了投名狀,不管不顧的寫了,現在看看都覺得心虛。自己就是大地主,沒少挖國家田賦的牆角。事情都做下了,阮大鋮也顧不上後悔了,死死的保住陳閣部的大腿才是正經。
這篇文章見報之後,整個江南士林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了。根本就沒人敢於正面迎戰,很簡單的道理,再往深了掰扯,涉及的問題過於敏感。這些民間的縉紳,哪個沒有一點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明朝的讀書人一旦中舉,其鄉人必然以田地投獻於名下,以此來逃避稅賦。大家都這麼幹,沒有一個人是乾淨的。好在這篇文章只不過在談論公和私,真沒往田地上扯,沒往別的上頭去扯,那就還有餘地。
兩天一過,下一期報紙,陳燮署名的一篇白話文又來了。正面就一些隱姓埋名的責難做出回應,問題就是“禮法”。開篇就寫: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禮很重要,這一點毫無疑問。這裡要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化,禮法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首先。禮法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這是禮法存在的最大意義。一旦現行禮法不適合這個時代的國家利益,那就必須進行調整和完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西周時的周禮與漢唐之禮,能完全一樣麼?漢唐時期的禮法,與現在的禮法一樣麼?
陳燮也很狡猾,知道跟這些人掉書袋子肯定是幹不過的,他換個花樣玩。先把自己的觀點放出來後。陳燮又說: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太祖立國之初,民少而田豐,故而行商者甚少。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這個群體。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自成祖一來,承平二百年,人口增加至今近二萬萬,各地行商者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商人手裡掌握了大量的財富,而國家卻有缺少稅賦用度,過去少收商業稅甚至不收。對整個國家的財政影響不大,現在則不然。土地的稅賦,已經無法滿足國家支出的前提下。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陳燮拿一些現代的觀念,改頭換面,並且以一個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作為證據。陳燮舉的例子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絲綢業,這些年因為絲綢的價格攀升,民間多有毀天造桑林者。這種舉動,不是國家法令能左右的了的事情,完全是民間自發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江南糧食的減產。表面上看起來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實際上換一個角度看。當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完全可以從南洋等地採購糧食補充國內的糧食產量不足。而不是簡單的看見了商業會導致農業的減產。進而去杜絕這種現象。首先這種做法,就是不現實的。百姓自發的行為,你怎麼杜絕?身為國家官員或者是未來的國家官員,對於國計民生必須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而不是完全憑個人喜好去做事情。
透過收取商業稅,國家獲得了銀子,然後用銀子去買商人手裡的糧食。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之中,存在著很多吃飯的營生。百姓有個營生,衣食無憂,才能安心的生產生活。舉個例子,絲綢價格上漲,商家擴大生產,首先需要招人把絲綢做出來,其次是運輸也需要增加人手和運輸工具,增加運輸工具,又能帶動運輸工具的產業,比如造船。每一個小小的家庭裡,有一個人有穩定的收入,這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穩定。因此,別小看一個小小的絲綢行業,養活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人群。
產業興旺了,國家能收的銀子就更多了,反過來能用於安定國家的錢糧就更多。國家有了銀子,士兵有了餉銀和撫卹,上陣自然沒有後顧之憂,將士用命,國家安全才有保證。國家有了錢糧,才能用於賑濟災民,不使賊寇有可乘之機。
這一通道理,其實讀點書的人都懂,只不過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擺在一起的時候,怎麼選擇的問題罷了。
說起來江南士林的影響大,不是因為他們水平高,而是因為這個年月的所謂“民意”,從來都不是草民的意思。民意,是那些縉紳集團的專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時代的文盲太多了,絕大多數人連字都不識一個,你讓他表達自己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