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 微服(上),帝國崛起,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百二十六章微服(上)
新舊制度的變革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動亂和流血,這也是陳燮一直在極力避免的事情。幸運的是現在是明末,經歷了一場絕對低谷之後的大明,無論是皇帝還是文人階級中的清醒者,都在思考怎麼改變的問題。陳燮的出現,避免了一場民族沉淪的開始,同時也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風。朱由檢死後,皇權的衰弱,民間資本力量的抬頭,文臣集團的軟弱等等因素,在陳燮這股絕對強勢的力量面前,在各種妥協之後,形式上的變革完成了。
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完成政治變革從來都可能是朝夕之事。民間的各種頑固勢力和新興勢力之間的對抗,不過是剛剛拉開了序幕。陳燮做的不過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沒有去動搖大一統帝國的根基,這才是變革能夠達成形式上的完成的根基。
陳燮只有五年的時間,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完善法律,培植新興勢力登上政治舞臺。這場變革,放在明朝的任何一個時期都絕對不可能完成,只有在明末,經歷了外部戰爭和內部動亂的洗禮後,傳統勢力的軍事力量變得無比孱弱的時候,才有得逞的可能。
後來的歷史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更多的重點不是放在內部力量的自發,而是放在陳燮的軍事力量絕對碾壓的層面去看待這次變革。故而,歷史學家們更願意把正史上的“建新憲政”稱作“刺刀憲政”,因為這次憲政的本質,就是在刺刀下完成的。
憲政會議結束之後又過了一個月的某個早晨。開啟門的百姓發現,幾乎在一夜之間,街面上隨處可見的軍人消失的乾乾淨淨。負責京師治安的人換了一批身穿黑衣的人,這些人自稱“警察”。有看報習慣的人,其實早就知道了這個變化。《京都時報》作為皇家喉舌,第一時間就釋出了訊息。新的警察部成立,城內的駐軍僅保持人數為三千人的御林軍,專責守衛皇室。負責京師治安者,變成了警察。這些警察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過去六扇門的鷹犬。一個是原來的京營中挑選出來的青壯。
人還是這些人,不過變化卻不小,在城外軍營內被教官操了一個多月後,這些人換上了新的制服和裝備,又換了個名稱。重新上崗了。被裁撤的京營士兵,正常有兩條出路,一個是做警察,一個是做城管,兩條都不行的,拿一份遣散費回家某個營生。
警察歸警察部管,城管則作為順天府下面的一個部門,作為京師腳下的第一府。其內部機構的改革完成必然是走在最前面的,將來是作為模本向天下推廣的。
秋高氣爽的早晨,一身便裝的朱慈烺。像過去一樣,跟在陳燮的身後,在大街上隨便找個茶館,要了個大堂的位置坐下。自憲政會議後,這是兩人第一次結伴出行。已經認命的朱慈烺情緒不高,受邀之後又不敢不跟著出來。所以一直沉默以對。陳燮對此沒有任何反應,依舊跟以前一樣。似乎大家還是過去的關係。
京師的百姓早就恢復了正常,新軍的軍紀根本就不是原來的京營能比的。在短短几天的緊張之後,一切都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該做事的做事,該吃飯的吃飯。絕大多數的京師百姓,每天都要做事,不做事家裡就得捱餓,所以體制改革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米缸裡的米重要。
茶館牆壁上有一個公告欄,這是順天府做好了送來的,你還不得不花一個銀圓買下來。沒這個東西,你都不能開門營業。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妥妥的惡政啊。
事情總是有好壞兩個層面,每天一早衙門來人更換公告欄裡的內容時,這個惡政變成了普通百姓瞭解或者八卦朝政的最佳場所。
“看見了麼?這大明的天下沒變化,《京都時報》上說的很清楚,這次叫憲政改新。”
“不對,我看《明報》上說的是憲政改革,別看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差別不小。”
兩個讀書人的對話,就在隔壁的桌子上,聲音還不小。有的讀書人喜歡在公共場合高談闊論,彰顯自己的存在。果然,他們這麼一說話,立刻勾起了附近一些桌子上客人的注意力。大清早的出來喝茶的,往往都是生活比較好有閒暇的人,這些人最大的特性就是愛八卦。
“二位兄臺,我看不必糾纏於改新還是改革,最新的《京都時報》寫的明白,陛下求的是垂拱而治,為的是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隔壁桌子上的一個讀書人開口,插了一句嘴。
“嘿嘿,如果沒有這個什麼國會,倒是真的垂拱而治了。”
“沒有國會?誰來監督官府?過去的御史臺麼?他們要是能成事,大明何至於此?”
“你這是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