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部分,金古武俠賦,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大多不信我們這些老東西嘍。”
“哦?發生了什麼事?”百曉生想得到。畢竟西學的進入,使得中學面對了極大的挑戰,甚至大多被打坐封建迷信。
林鳳嬌道:“吳老爺家有個小子,今日才回來。是學什麼西學的。老爺子知道自己身子不好,兒子回來了,便想要把自己的墓地確定下來。那小子說。隨便找塊地方就行,老爺子不樂意。便請了我去堪虞,尋找上好的墓穴。吳家小子可是把我大大的奚落了一番啊……”
百曉生拍了拍他。安慰道:“你也不用難過,我們這些學道的,在世俗人眼中一直都是封建迷信的騙子。這事,還得怪那些不學無術的人,不然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好東西也不會被糟蹋成這個樣子。對我們這些人來說,修煉、傳承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淡薄了一些。道友已經有了一個弟子,好好教導,不辜負一身所學,便問心無愧了。”
林鳳嬌點頭,臉上綻放出一個笑臉,道:“讓道友見笑了。這些事情我也見得多了,事到臨頭自己又想不開,還是心性不夠啊。”
“哈哈……誰不是這樣呢?這事不說到了道友身上,便是我遇到了,也一樣覺得不得勁。”
二人扯著閒篇,百曉生想到了一個問題,問道:“道友,這古往今來,元神出竅的時間是否有定製?”
林鳳嬌搖頭,道:“這要看一個人的基礎了。基礎厚的人,時間會長一點,基礎不夠的人,就快一些。在我們茅山的記載中,出竅最早的是三年。三年時間,夠幹什麼?道友光準備這些東西就用了三年了,你可想那人後果。”
“哦?”百曉生一樂,道:“那出竅時間最長的呢?”
林鳳嬌道:“十八年!”
“十八年!”百曉生唸叨了一句,暗自沉吟。
林鳳嬌跟著道:“不錯,正是十八年!我們修道人凝聚元神時,會有一次出竅,那是天人合一的徵兆,想必道友已有體會了。這第一次出竅,你看到的東西會沉入元神深處,被元神漸漸消化吸收。基礎深厚者,得到的自然多,消化的時間就要長一些,反之則短些。第二次出竅與第一次不同,第一次是元神凝聚,力量爆發,自身不會有影響,第二次卻需要打量的真力支撐。若早早凝聚金丹,自然不怕,道友不曾凝聚金丹,就只能走外丹的路子。以我茅山記載看,道友此次收穫,足以支撐元神出竅了。”
這些事情百曉生以前也與四目、一休大師等人探討過,聽他們說過。
元神凝聚,貫通天地之力,故第一次有天地能量為本,不需耗費自身能量,還會對自身有所助益。第二次出竅,卻是元神生生自體內飛出,遨遊天地之間,這自然需要能量支撐。過了這一次,還有第三次、第四次,只是越到後面,出竅的難度就會越低,而隨著一次次出竅,你也會加大對自身元神的控制,直到得心應手,把元神所消耗的能量降至最低。
到時,元神就不會隨意出竅,而是你想要他出竅就出竅,不想就不動。
這就是元神境界修煉的第一步。這一步對正宗的佛道修士而來,並不是太危險,說危險,說的是百曉生這等左道修士。
而且。也是自這一步後,兩者的修煉就會有明顯的不同。
正宗的佛道修士在走完元神出竅的第一步後。元神會徹底穩固,與金丹凝結一體。剩下的功夫便是打磨金丹,補益元神,直到金丹化嬰。
其實,金丹是人一身真力最鼎盛的狀態,用現代話說,氣態、液態、固態,固態最高,不是嗎?
簡單也是這樣,而其後所化的元嬰。並不是以真力為主,而是以元神為主。說白了,這是自你體內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是神,不是力。
百曉生的護法修煉與之是反著的,他在控制了元神後,需要把元神徹底禁錮在**之中,磨合兩者,使**一點點的吸納元神之力。圓滿狀態。便是二者完全合一,再也不分彼此。這絕對是一個長時間的水磨功夫,也是在開始時,他這種修士的戰力會比較高。可進步速度慢啊。相反,正宗元神道士進步卻會很快,尤其是那些天資出眾的。只要一個頓悟便會是一個境界。
簡單的說,護法的路是蠢人走的。只要你夠勤奮,便行了。而元神的路。是天才走的。看來二者沒有高下,可這一說出去,不是白痴的,誰會選擇前者。故古往今來,佛道兩門選取護法時,也會選擇那些身體出眾的人。
七七四十九後,百曉生開爐了,丹爐中,只剩下了藥渣,覆蓋著裡面的珠串。丹丸,卻沒有哪怕一粒。這讓一旁的林鳳嬌可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