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如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重生之文壇女王,零落如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然事情就如葉彌爾所想的發展,經過短短一天時間的發酵。這則新聞迅速以病毒傳播的速度蔓延到全國,各種言論不勝列舉,反對或支援的人也相互交鋒激烈。而真正將這場爭論引向白熱化的是兩位學術大家的交鋒文章。
在事情發生的第二天,各大報紙的主版面上就刊登了宋萬賢的文章,這宋萬賢是一所國家重點大學的客座教授,可以說桃李遍天下。在學術上和蘇老楊老也是有的一比的,只一點,宋萬賢十分固執而且有些迂腐。這還是一次和蘇老閒聊時知道的,不過當時從蘇老的話裡能感覺出來他對宋萬賢還是很是敬佩。
不過這篇名為《盜墓筆,記鬼吹燈,裝神弄鬼!》的文章一字一句還真不客氣,都能說得上是刻薄了。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卻要高於生活。不可否認,葉彌爾所寫的兩本盜墓小說中包含了一定的科學道理,從這次仿書盜墓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古墓長期處於一個密封的狀態之下,就可能存在著有毒氣體,所以點燃蠟燭就可以很好的來分清楚古墓之中的空氣質量。
我不否認這兩本書本身的實力,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的實力我覺得更應該全面禁止兩書的傳播。盜墓是一件犯法的事情,按照我國第三百二十八條規定: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兩本書都在對盜墓這一行為過分的美化甚至於洗白,在《鬼吹燈》中葉彌爾為盜墓確定門派,立下規矩。似乎是在為盜墓這樣一個不道德的行為安上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實在可笑!
........
總而言之,盜墓就是犯罪行為,而這樣過分美化甚至於洗白犯罪行為的書籍竟然堂而皇之的在網路上大肆流傳,難不成到最後我們還要給盜墓賊設立一個正當的職位嗎?我想問問對於網路的監管到底在哪裡?網路書籍難道不應該更加慎重?葉彌爾選擇在網路上發表而放棄實體出版,莫不是看準了網路文學的不規範?
.......
以宋萬賢在學術界的地位發表這樣一篇文章所產生的影響絕不是其他紙媒記者寫的報道可比的。一個處理不好沒準兒真的就像擎蒼網的編輯說的這兩本書要半路夭折。
果真宋萬賢開了第一槍,各式各樣的專家教授在報紙雜誌上,新聞媒體上開始大肆轟擊這兩本盜墓小說,一時間連那些跟風寫手都開始人人自危頗有些風聲鶴唳之感。紛紛太監或停筆一段時間,靜觀事態發展。倒是葉彌爾自己照樣更新不誤,全沒有大家所想的緊張的樣子。大大振奮了書迷的信心。兩本書的成績不降反升,火爆的架勢讓一干還在為銷量發愁的作家眼紅的生氣。
沒過兩天,蘇老和楊老的力挺之文就在各大報紙和網路上流傳,大有針鋒相對的味道。蘇老性子偏向溫和,和宋萬賢的關係也不錯。文章內容大多是讚揚葉彌爾的筆力文風較之以往又進步許多,隱喻宋萬賢的文章以偏概全。但是楊老就不一樣了,本來就是急公好義的性子,要不然也不會也了蘇陸離和蘇老嗆嗆起來。一篇文章下來,看的葉彌爾的冷汗都下來了。
標題名字就很震撼——《有病得治!》
前段時間聽小孫女說了一個笑話,說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了得了一種叫‘看到別人好我就不舒服’的病,當時我還說這只是極少極少的人會,結果沒多久我就自打嘴巴子。
葉彌爾寫的《盜墓筆記》我沒怎麼看。《鬼吹燈》倒是看得仔細。我怎麼就沒發現哪裡有洗白盜墓賊的情節,哪次盜墓不是險象環生,九死一生。我到覺得葉彌爾把盜墓寫的如此危險反而能震懾一些異想天開的人,你沒有書里人物那些個本事不是?
古人說:一人以刀殺人,豈將以非鬻刀者乎?意思是一個人用刀殺人,難道要去指責賣刀的人嗎?同樣,仿書盜墓時間裡的兩個人都是成年人,難道他們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為什麼他們的罪責要讓一個不相干的人和物來承擔。這未免也太可笑了!
......
最後竟然還扯到網路監管上?據我所知,擎蒼網在網文監管方面已經是做到極致。葉彌爾若是想鑽網路文學的空子還不如去其他網站上更新不是更好?
一本書到底應不應該被傳播不應該由一兩個人說了算,而是看市場的反應。不要覺得我說這句話太世俗。晦澀難懂的文學只能供在書架上以示尊敬在一小部分人群裡流傳。但是文學終歸還是要教化育人,市場都不接受,談何教化育人!
楊老這篇文章真是一箭雙鵰啊!一方面力挺葉彌爾,另一方面也點到了他這麼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