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似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長恨歌,妖族,衣冠似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九淵凝神抖筆間,銅雀臺內的浩然之氣為之一震。所有人在此時都不再出聲,雙眼緊盯著陸九淵,盯著他手中的狼毫筆。
“長恨歌!”
“燕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柳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陸九淵奮筆疾書,沉吟筆落。這一刻,在他面前的似乎根本不是難以入筆的銅雀壁,反倒更像是一張輕易點墨的宣紙。
雖然詩文未全,但那手鐵畫銀鉤已經令在場不少人側目。倘若不是怕驚擾了陸九淵的思緒,不少人只怕早已經撫掌叫好起來。
筆走龍蛇,剛若鐵畫,遊似驚鴻。
所謂字如其人,陸九淵的書法如蒼松俊秀挺拔、似鷹隼摩空,桀驁逼人。
房玄清見詩、見字,臉上的淡笑已經盡數斂去,整個人有些怔怔失神。
“單單是這手好字,就遠超我。就算是杜師兄,只怕也不如他!”
本來一些交頭接耳的低聲,伴隨著陸九淵的奮筆疾書開始轉而靜謐無聲。整個銅雀臺內,只有陸九淵的沉吟之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當陸九淵的最後一筆落成,《長恨歌》此刻大放光明,字字璣珠宛若是鑲嵌在銅雀壁上壓的其他詩文都變得有些暗淡無光起來。
銅雀臺中的十數只神采各異的孔雀就像活轉一般,突然散發出無數的銀芒。
這些銀芒顫動剎那,驟然匯聚竟是直衝雲霄而去。
銅雀臺上方,好似被一層罡氣籠罩,顯得無比聖潔浩蕩。
靜!
異常的靜!
儒生們一個個渾身隱隱發顫,臉色漲的通紅,像是憋著一口氣。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儒,甚至是雙眼噙淚衝著寶黃銅塑造的孔雀開始連連作揖。
無數人心神震撼,看著銅雀臺內氤氳渾厚的浩然正氣開始沖刷。
心有雜念之人被浩然正氣籠罩,登時變得靈臺清明。心有絲絲惡念者,此時也被一掃而空變得平和無比。
所謂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每一個讀書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道精氣。只不過能夠將精氣釋放而出,引起天地異變的少之又少。
隨著陸九淵的《長恨歌》為引,銅雀為媒,在場所有儒生體內的浩然正氣全部為之一震開始貫穿起來。
早聞大儒們字字璣珠,下筆落在紙上,文章可大放光明。甚至字字浮空,天明地亮。皓首窮經的大儒們書寫時,凝神靜氣將一身精氣融入道德文章中,便是問聖之路。
原本對陸九淵極盡厭惡的一撮人,此時看向他的眼神開始變得柔和,甚至臉上都帶著幾分歉意。
更多的人則是滿目欽佩,神情表達出了敬意。
在浩然正氣的牽引下,這些儒生體內的精氣無形中擴大影響心神變得明銳開智起來。
“這……”
“詩氣沖霄,傳世佳作。”
銅雀臺內浩然之氣長存,無數的大儒在此留下詩詞歌賦。這些錦繡文章隨著日益增久,並未散卻半點的筆力、詩氣,反倒是相互滋補漸漸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存在。
銅雀壁,也因此形成。只有筆力驚人或者詩文得到銅雀臺內的詩文認可便能留下痕跡,長存不衰。
所謂的‘詩氣衝雲霄,佳作可傳世。’歷來不是空話,根據記載這種事情也談不上是百年難得一見。
但話說回來,能夠做到這等地步的人物哪一個不是鳳毛麟角。普通的儒生要是沒有機緣,有怎麼可能真正親眼見證這等傳世佳作的誕生呢!
轉念回想這首《長恨歌》已經得到銅雀臺的認可,許多人這才開始認真的觀摩起洋洋灑灑的近千字詩文。
陸九淵落筆的第一句,就已經引的無數人為之震撼。但重新一口氣酣暢淋漓的看下來,他們就像是置身詩文之中,難以自拔。心中的悲涼之意,遠超木蘭詞時。
“這首詩一出,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