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零章 中國航母,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37,924噸、滿載排水量43,200噸。採用八座重油專燒鍋爐和四座齒輪傳動蒸汽輪機,總功率軸馬力。最大航速:33.45節,續航力:海里/15節。

艦體鋼材採用的是乙位面自行研究生產的艦船用高強度特種鋼,相關技術來源於本世界,水準相當於冷戰初期的西方強國,效能指標僅次於美國的hy-80系列調製鋼。

從設計理念上來看,該航母已經脫離了二戰時期依然存在的戰列艦防護理念,而直接從戰後西方航母設計建造基礎入手。

沒有相關經驗,整個過程必然磕磕絆絆走的極為艱難,大元首卻並不著急。他心裡非常清楚,中國擁有的發展時間還很長,而對於周邊擴張的步伐卻可以放緩。即便是有戰爭逼進,以當前的中國海軍實力,足以應付<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只要不主動開到外海去進攻,放手綽綽有餘。其底氣,還來自於在航空器方面的巨大優勢。

從1900年前開始,乙位面中國即悄然建立了空軍,陸航與海航的戰機研發同步進行,採取的是一機多用的策略。即研發一種基本型,在此基礎上分別針對陸戰和空戰進行改型。

如此。能夠避免本來就不多的研究人員分散,可以集中全國的相關力量攻關。

其實這依然是一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過程。

沒有本世界那種發展百年的航空航天技術積累,沒有一開國就得到錢學森等等全球都數得著的科技大牛領銜。乙位面新朝的研究要苦逼了許多。

不說別的,所有研究人員都需要先學習。把19世紀開始一直到20世紀中後期的各種航空相關知識給生吞活剝了。沒有活生生的教授,他們只能透過影片影像和各種教案自行學習。

好在有各種公開買賣的論文刊物可以參考,磕磕絆絆十幾年下來,總算有了一些堪稱穩固的基礎。

中國自來不缺乏天才,高達四五億的人口基數,總能迸發出數量足夠的天才大腦。只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條件,便可以創造出令人驚歎的成就。

關鍵是,有了本世界的正確成果為參考。他們可以避免在錯誤道路上浪費過多時間。本世界的每一種科技成果,都意味著成千上萬次的錯誤實驗、數不清的的錯誤產品。避免了這些時間、成本、資源、精力上的浪費,乙位面科研過程的效率之高,可想而知。

楊浩沒有急功近利的一個勁兒往乙位面販賣先進裝備,卻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穩步推進全科研領域的學習與研發。

本世界中國開始的時候,在科研上近乎一窮二白。後來得到蘇聯援助全面建設工業體系,卻是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進行的居多。當他們吃透了挖盡了那些裝置和資料的潛力之後,想要更進一步,發現無比的艱難。

基礎材料學。各種動力領域,包括內燃機和電機、航空航天各個領域,凡是稱的上工業心臟的。統統是短時間內補不上的短板。

尤其是材料學領域,人家西方人用一兩百年時間積累出來的資料,根本不會對你開放,花錢也買不來。甚至於,人家都不告訴你實驗是怎麼做的,光知道原理,連個合適的實驗室和研發過程都搞不出來,更別提產品了。

這方面沒有捷徑可以走,只能指望經濟條件夠了。再補課。

於是乎,21世紀的中國人愕然發現。突然間中國的科技力量群體井噴,論文數量不斷暴增。彷彿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其實,還是到了第二個十年前後,經濟發展了,資金充足了,各種實驗室都建立起來,科研大軍都有活兒幹,才得以將之前理論上的東西付諸實踐。

但是即便如此,中國想要補上在材料和動力方面的短板,依然需要至少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逼進西方發達國家。超越什麼的,暫時不要想那麼多。人家也不是停滯不前,越是到了高精尖的領域,越是難以逼進。再者,全世界一共就倆國家---中國和外國,而國人想要的結果,卻是在千門萬類數以千萬計的產品層面上,一個不拉的超越外國。

就算中國人身上長蝨子,那也必須是雙眼皮的,比外國人的漂亮才行。

因此,對本世界的中國科研人員而言,超越這倆字,真心不是一輩子的事兒<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乙位面的中國條件好太多了。從一開始,他們就有起碼是20世紀8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黎明之劫

花還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