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九章 戰列艦v導彈驅逐艦(二),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愛德華不再多說,事實上他本人也是類似的想法。一邊倒的虐菜,開始還有點興致,一百多發炮彈打出去,就顯得太過單調。敵人即便因此遭受折磨,估計到了現在也都麻木了,再怎麼加強,恐怕也並不能讓他們更加的痛苦一些。

“伯克i”的主機是四臺lm2500,動力強勁輸出穩定,加速快,能夠維持滿排高達九千噸的龐大戰艦從容迅速的機動。那等如臂使指的爽感,是共和國這種先天性心臟病國家羨慕嫉妒恨,卻怎麼都難以得到的。

之前他們就以二十多節航速追在“肯亞號”的側後方,不斷的下黑手猛打。現在猛然加速,很快達到三十節,將彼此的位置追到齊平,並開始超車。

與此同時,導彈驅逐艦也向左小幅度的弧線機動,短時間會縮近雙方的距離,但隨著穩定的超車,他們講在不久後以三四十度的夾角橫在戰列艦的前面十幾公里外。

就在這時,“肯亞號”的作戰指揮中心裡。楊浩和納爾遜艦長齊齊用力一拍桌子:“我們的機會來了!”

他們苦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

從開戰到現在,楊浩一直不停裝大神,隨手調動“炎黃鼎”力量,把乙位面的成堆鋼板往這邊丟,把所有導彈都給攔截下來。避免了對戰艦造成致命殺傷。

另外,還要兼顧到艦橋頂部的雷達和光學瞄準系統,防止那些薄弱而關鍵的模組被炮彈打壞。

這可不是個輕鬆的活兒!

以楊浩的敏銳眼神,加上儘可能淘換來的先進雷達系統,也不過是能勉強分辨出對面炮擊命中自己的機率和大約部位。更多的,根本做不了。

倒是那些飛行速度撐死在0.7m的導彈。卻能憑肉眼提前一兩秒鐘發現其蹤影,並依託雷達機率判斷出大約的命中區域。然後,楊浩凌空彈指,便有大塊的厚重鋼板出現攔截。一塊不夠,那就一堆!總之。絕對不能讓導彈打穿艦體薄弱部分就是了。

拜對方連續炮彈轟擊的效果所賜,整條“肯亞號”上濃煙滾滾,別說遠處根本看不清發生在上面的變化,連楊浩自己站到艦橋頂部的時候,多數時候都兩眼一抹黑!

這麼一來,戰艦上方憑空往下落“鋼板雨”的場面,除了他自己基本沒有別人看到。那些動輒十幾噸的鋼板有的發揮作用,被導彈炸得扭曲崩碎。有的徒勞無功,叮叮咣咣的砸在下面,製造無數的噪音和震動。

但躲在厚重灌甲後面的船員們根本不知道。那是楊浩丟的鋼板,只以為是炮彈或導彈直接命中,又或者炸碎的什麼零碎落下來的聲音。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高聳的艦橋估計都給徹底炸解體了!那成百上千噸的鋼鐵結構分崩離析,可不就得稀里嘩啦的不停撞擊麼?

好在楊浩幹這事兒經驗十足,那些落在甲板或炮塔上的鋼板。被他偷空給挪走,好似超級大魔術師的手段。端的是“來無影去無蹤”,妙手空空啊!

漫長的被動挨打。本非楊浩和納爾遜所願,他們倒是想著反擊呢,可隔著足足十八公里的距離,理論上是戰列艦主炮的最佳殺傷區域,可二戰水準的艦炮,在這個距離上撐死也就百分之三左右的命中率。加上七八十年代的火控雷達系統,能夠提高到百分之十就已經堪稱逆天了。

問題是,戰艦隻有九根炮管,理論上一次能命中一發就算精度爆棚。但那需要一群一起和練了許久的精兵。

“肯亞號”上的炮兵水手,來自世界各地七拼八湊,指望他們達到職業艦炮操作員的水平,不啻於異想天開!

這等情形下,哪怕艦炮的精度有保障,射速卻一定提不上來!就實彈演練的速度看,一分鐘能打出一輪齊射,那都算最佳水平。要是能這麼持續個七八輪,堪稱超常發揮!

現如今,他們被轟了那麼長時間,炮塔裡面的水兵還能保持多少戰鬥力,真心不好判斷。

可以說,“肯亞號”一旦開火,極可能留給他們的打擊視窗,只有短短几分鐘!以對面導彈驅逐艦的航速和機動性,他們完全能在發現遭到攻擊之後,立即以高速變向規避。另外,放煙霧彈,炮擊加導彈反制干擾,種種手段用出來,鬧不好戰列艦隻能放幾輪,然後眼睜睜看著對方兜著圈子逃跑。

所以他們只有等最佳的開火時候!

美軍自大慣了,再三確認戰列艦沒有武裝,或者不可能對它產生致命威脅,一定會放鬆最初的警惕。一旦他們做出拉近距離和其他有利於本艦攻擊的動作,那就是發動反擊的最佳時機!

現在,機會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黎明之劫

花還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