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四六章 地下黨,華興會,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掉一個民族的歷史。這種結果,誰都不能接受!
基於此,進步青年們達成共識的第一條,就是要對抗一切敢於如此做的敵人。近的有列強,遠的有滿清。文字獄的仇恨,借修《四庫全書》毀掉經典的血債,都在他們心裡攢著呢!
有了革命的目標和物件,更要尋找革命的方法。
楊浩沒有原封不動的把“土改”這一大殺器祭出來,因為社會條件並不合適。土地兼併只是導致革命的原因之一,更關鍵的還是分配製度的公平程度。
人類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完美製度”。從有史記載到如今數千年來,各個國家各個文明,把所有的政治體系社會制度都玩了個遍,事實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是可以永遠存在的。
最關鍵的是,都無法解決公平分配這一基本原則。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沒有一個至少相對公平地分配原則。社會就不可能恆久太平。用不了多久,因此而帶來的矛盾就會激化,到時候革命仍然不可避免的再次發生。
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中。類似的改革其實一直在進行,只是被掩蓋在貌似頑固的帝王將相、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框架之下。
楊浩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更沒有開國帝王那種改天換地的大氣魄,也沒發現自己長得像九五之尊。一個21世紀的青年,如果還想著一言九鼎,以一人獨霸天下,那就太二百五了。
楊家眾人對他們存在的定為很明確。即傳播知識。推動變革,培育基礎。守護家園。
在確定推翻滿清、對抗列強的基本原則之上,究竟整個國家的革命如何開展,最終會發展成何種狀態,不做提前預設。只要能夠維繫炎黃正統。中華文明正朔,最終誰來當大長老,走那一條道路,並不是根本問題。
回頭看他們所處的時代,中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西方列強普遍的福利制度,卻更像是“國家社-會主義”。純粹的資本主義,基本不存在。
世界始終是在不停的變化,任何一種試圖隨手畫一個圈,就確定千秋萬古不易的大方向的做法。根本是狂妄自大。
中國自古以來,動不動就“萬世不易、著為永例、永不加賦”的多了去了,有一個實現了嗎?
朱元璋用半輩子規定的框架。他死後才幾年就被打破的一團糟?保留下的那些,恰恰是導致他萬年江山完蛋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這個道理,楊家人就絕不妄自尊大,自行其是。
只不過沒有料到,這種謙遜謹慎的態度,在眾人看來更值得敬佩。短短几個月。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小圈子就圍繞在楊浩的周邊。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以日照為核心。輻射到大半個魯南,正迅速的向魯東魯中蔓延。許多日後將投身革命的“同盟會”乘員,都提前加入了其中。
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吸收,相互討論啟發,逐步得出結論。
時至今日,一個粗略的綱領已經形成。還沒等楊浩進一步引導呢,他們卻先提出來了。
就在7月27日,美租界“工程指揮部”裡,總共二十四名青年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會議確定了成立革命組織,以推翻滿清、打倒列強,振興中華文明,締造公平制度的新興國家,為核心綱領。組織的名稱,為“華興會”。
這個名字是他們自己商量出來的,楊浩一聽登時腦門子一熱,看來,歷史總是有自己發展的頑固趨向。革命者的理念大體還是相通的嘛。
不用說,楊浩自然是作為會長,併兼職理論導師。丁惟汾、徐鏡心為副會長。許衍灼為書記,周建鎬為秘書長,鄭瑞麟為庶務科長,齊樹棠為外務科長,劉冠三為教育科長,彭佔元為內務科長等等。
至於行動科、調查科等部門,楊浩沒打算急著設立。這兩個部門都是要殺人見血,搞秘密勾當的,不是徹底能夠信任的人,絕對不可隨意委派。
會議擬定總章程,而後初步確定隊伍建設擴大原則。
發展手段,分別以新創立的北洋大學、李鴻章正在綢繆的北洋新軍,和各大學校為中樞,爭取其中的進步青年為新會員。
依託“炎華商業投資銀行”的擴張,確保每一家工廠的工會首腦和主要成員,皆為會員,掌握工人階級力量。以每一家分行和服務站為分會秘密據點,將發展觸角遍及全國主要城市。
這是要確保將來的新式教育出來的精英,一定是我們的人。北洋新軍練成,也在必要的時候掌握反正。但對他們只是摻沙子的性質。真正決定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