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五零章 登陸,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x201魚雷快艇為首,四條加裝了艏艉火炮的蒸汽快艇為輔,短小精幹的快速護衛隊簇擁下,“東明號”以十四節航速,趁著夜色駛入黃海。

“東明號”內,運載了包括兩個新兵連在內,總數730人的整整一營士兵。另外還有從團練中選出來的後備兵員三百餘人,組成一支臨時輜重隊,由厲應九親自率領,作為輔助力量。

這一次,是明面上聲稱為“炎黃公司保安隊”,實則為革命軍第1營的部隊首次整體出戰。

楊浩作為營長,從一開始就對全體官兵講明瞭此番遠征高麗的意義。

經過四個月的訓導教育,能夠留下的人無一不是明確了他們即將投入的,是怎樣一種極具意義的偉大事業。

雖然楊浩沒有明確告訴他們要造反,而更多地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來引導他們。所有計程車兵和軍官還是都清楚了,他們今日的冒險作戰,是為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是有他們自己的家人親友,不會遭受外敵的侵略殘害。

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他們現在好不容易過上的好日子,不會被打斷。

現在的第一營士兵,不僅僅是日照本地人。大量從沂州、青州、膠州等地跑來討生活的人,紛紛加入其中。

尤其是沂蒙山區出來的人,周遭多匪患,時常有官兵剿殺、大軍衝突。民風彪悍敢戰。

這年頭的人,腦子裡多半都存著“吃誰的飯為誰賣命”的念頭。只要楊浩帶著他們出來辦事,其實並不在乎到底有幾成是為了大清國。

在“皇權不下縣。縣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於倫理”的時代,楊浩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哪怕沒有那麼多的啟發教育,單純拿錢號召他們一起打仗拼命,都不是問題。

不過這顯然不是楊浩想要的。那樣一群人仍然是暴民,而不可能成為革命的隊伍。

三個多月的辛苦教育。終於初步扭轉思想。打過一仗的那二百來人,就明顯好了許多。以他們為基幹擴充而成的一營人馬。在軍心方面不必太擔心。

航船出行十幾個小時後,所有的官兵基本適應了海況。有少數暈船的,也都吃了藥安置好。

楊浩等一眾軍官頭目們,卻聚集到橋樓頂層會議室中。對著一副惟妙惟肖的立體沙盤,做最後的推演部署。

根據提前潛入高麗戰區,和預留在漢城附近的情報人員發來的訊息,沙盤上準確的標示出清軍和日軍的當下事態。

清軍大部在平壤周圍聚成一堆,僅僅派出少量偵察部隊,向外推出四五十公里,就裹足不前。除此之外,還在北方六十公里外的安州留下數千人馬,守住後路。

反觀日軍。上來就分別從高麗東側的元山、南側的漢城兩路並進。其中在仁川登陸的主力又一分為二,層層遮掩,顯示出極好的軍事指揮素養。

之餘在成歡驛落荒而逃的葉志超。和被拖累的聶士成部,卻還在兜圈子往平壤機動。按照隨軍記者發回的密電稱,起碼還得數日才能抵達平壤。也就是日軍事先沒有準備妥當,兵力又不足,才讓他們得以逃脫。

否則的話,他們那士氣低落的五千人。一個衝擊說不定就要打散。

尤為令人惱火的是,明明兵力佔優的情況下。葉志超所部仍舊打的一團糟。居然讓日軍繳獲了上次冒險運去的五百袋糧食,許多彈藥,還有八門大炮!

那些物資,被日軍寫上“成歡之戰利品”、“清兵大敗之證”,在大島混成旅團返回漢城時,為各國記者拍下照片公然展覽。

這些照片,也成了揭穿葉志超謊報軍功的佐證。奈何清廷上下仍在勾心鬥角,戰爭指揮權居然不掌握在李鴻章的手裡,剛剛失去了翁同龢幫忙的光緒,手底下都是一群比手畫腳的空想家。上下脫節,混亂的無以形容。

又因為通訊不暢,眼下的葉志超還不知道自己被《國聞報》掀了老底。否則的話,不定惱火成什麼樣呢。

楊浩看得心中窩火,尤其看過這場戰爭中清軍的拙劣表現資料,他是恨鐵不成鋼卻又無可奈何。鬱悶的狠狠揉搓一番頭皮,對擔任教導員的丁惟汾說:“先發報讓跟隨葉志超的人撤了吧。那幫混蛋知道真相,會殺人的。”

丁惟汾可不清楚其中內情,訝然道:“我們那些人事記者,他也敢動?”

楊浩冷哼道:“整個清廷從上到下,就沒有幾個人真正瞭解記者與媒體的價值和意義。反倒是對《國聞報》不斷揭露他們的醜行,感到十分惱怒。我敢斷言,平壤那邊的清軍,不但不會讓記者靠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黎明之劫

花還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