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二六章 看客們的反應,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右者。這幾年的多次遠東海戰中,各國總結出來一系列的全新海戰戰略戰術。
其中,對於大口徑多主炮戰列艦的應用,英國已經有了相對成體系的戰術,毫無疑問的。擁有多門主炮戰艦的齊射打擊,是必備的技能。這需要客服大炮開火時,炮口風的相互擾動,還有大炮後坐時造成的艦體橫搖等等。
各國不是不知道三聯裝炮塔的好處,可奈何他們暫時沒有辦法解決相互擾動問題。目前來說。雙聯裝炮塔是最為合適的構架。不但能夠讓戰艦同時打擊多個目標,也能從建造角度上節省相當的工程量。
以往的幾次海戰中,各國得到的情報含糊不清語焉不詳。今天他們卻可以直觀的看到,一種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艦船開火時的細節,收穫巨大。
楊氏海軍出品的戰艦造型都很相近。無論驅逐艦還是巡洋艦還是戰列艦,都是大比例長艦體。飛剪艏高幹舷外飄甲板低阻船身,外帶橢圓的巡洋艦艉。這無疑是為了保證超過三十節高航速下的優越效能,還兼顧了高速短距離機動迴轉時的艦體平穩,適應全球各種糟糕海況等等。
來自21世紀的成熟技術的綜合體,導致遠遠地看起來。彷彿從兩千噸到三萬噸的戰艦都是用一套圖紙逐級放大的。
至少在英國人看來,真的是那麼回事。
瞧瞧那四四方方的艦橋,看看那融合桅杆,包裹在艦島中的煙囪,結構不明的空曠艦尾,無一不現實出一種異樣的整齊美感。
英國大師威廉.懷特爵士曾一度懷疑,這是一位設計師的作品。因為中國海軍力量的極端貧乏,他們“偶然”得到一種似乎完美的設計理念。於是便一股腦的應用到所有排水量等級的戰艦上。不得不說,這麼幹相當的聰明,也極可能非常的愚蠢。
是與否。眼下幾次海戰的勝利者是中國人,因此他們沒臉自吹自擂。不過英國人堅信,他們一定可以很快的追上來。
傑里科少將關注的東西要遠比少校先生多得多,他非常盡責的為年輕軍官們普及常識:“中國戰艦的射速極高,懷疑是採用了整體炮彈和機械輔助裝填。另外他們的火炮身管並不太長,射速和射程卻如此驚人。說明在冶金製造上有非常獨特的優勢,這都是我們必須注意到的。”
艦炮技術。首先是冶金製造技術的集中體現。中國目前暴露出來的幾種口徑火炮,射速無一例外都很高。這在戰鬥中非常佔便宜。
英國阿姆斯特朗等幾家公司聯手分析,目前也只能做到每分鐘一發到1.5發的射速---/40l主炮。再大的口徑將無法保證,並且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方面評價比較糟糕。按照海軍的測算,他們必須在五千米之內的交戰距離上,才有把握命中對手。很顯然,這一距離在中國海軍面前,顯得極為不利。
早在三年前,楊海衛指揮著一條武裝貨輪,就能從十公里外用炮把日軍的“吉野號”裝甲艦打成漏勺,創造了歷史性的命中射程和相差最懸殊的戰鬥成果。
如“浪速號”之流被武裝貨輪給幹掉的專業裝甲巡洋艦,必將成為各國海軍嘴裡嘲笑的物件。死的忒憋屈了。
英國海軍不能步那樣的後塵。“君權級”的慘敗已經嚴重損害了大英帝國的聲譽,在以後的戰爭中,英國皇家海軍將必須以酣暢淋漓的勝利扳回這一局。如何做到趕超對手,是一個值得許多人研究深思的重要課題。
漫長的一天激烈戰鬥,對於旁觀者來說都像是一個星期那麼煎熬。
從一開始就不停爆發的炮擊爆炸聲,隔著三公里讓他們這些觀光客的腦袋都嗡嗡直響。
傑里科少將等人看的眼睛發花發澀,終於從頭到尾的把兩條驅逐艦細節給踅摸了乾淨。跟他們來的兩名畫師在紙面上勾勒出最大程度的細膩圖案,配合照相機取到的模糊影子,相信能為海軍設計師們帶來足夠的靈感。
當艦炮終於停止轟鳴的時候,戴維.貝蒂少校有些遺憾的嘆了口氣:“或許是他們的炮彈已經打光了吧。再不然就是炮管壽命達到了極限,上帝啊,他們從凌晨開始足足打了十個小時!這真是令人驚歎的可怕水平!”
十個小時,四條驅逐艦轟出來過萬發炮彈,全部砸在方圓三公里的射界之內,基本上把每一平米空間都照顧到了。這等兇殘的對岸攻擊能力,讓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看的遍體生寒!
他們不得不擔心,不就得將來,當中國完成內部統一後,對他們的國土和亞洲殖民地發起進攻,如此可怕的海上對岸火力支援下,他們的守軍拿什麼來阻擋搶灘登陸?
觀察員們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