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道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零章 戰列艦的咆哮(二),立鼎1894,魯東道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出炮彈、觀測著彈點、修正諸元、裝填彈藥、瞄準開火……。
兩條戰列艦上的全體官兵,好似上了發條的機器人一般,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不停的把成噸的鋼鐵彈藥發射出去,朝著十公里外的長崎港口碼頭和炮臺不停的轟擊。
鄧世昌瞪圓了眼睛,從艦橋指揮室中盯著前面的兩座主炮,不時從廣播中大聲喊話:“……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這麼好的免費活靶子百年不遇,拿出你們渾身的力氣,狠狠的打!”
炮塔之中,所有官兵扒光了膀子,渾身大汗淋漓的卯足了勁兒折騰!從下方彈藥庫經揚彈機上來的數百公斤鋼鐵坨子,和圓滾滾的絲綢包裹發射藥包,被裝填機輔助塞進能容納一個人的炮膛,轟隆一聲巨響打出去。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的順暢,幾乎不用任何人多餘的指揮協調,運轉的嚴絲合縫,沒有半點卡頓。
兩條戰列艦之中,聚集了從老北洋水師裡千挑萬選出來的好手,政治可靠,素質過硬,上進心強。
這些人,有多年從軍經驗,經歷過數次海上大戰,對於操炮手藝不是一般的精熟。再經過長達一年的合成訓練,他們幾乎能夠壓著火炮的最大效能,最快速度的精確開火。
在十九世紀末,這可不是一般的能耐。
兩條戰列艦從設計到建造,都蘊藏了遠超當代幾十年的經驗技術。光是雷達偵測、十米光學測距、中控射擊指揮儀,和各炮塔獨自的光學瞄準儀等玩意的加成,就徹底顛覆了原有的肉眼莫測估量打擊方式。
他們幾乎要從新補課。學會了這一需要全艦多人聯動的複雜操作規程,然後在此基礎上達到比以前速度快了七八倍的炮擊作業,那真不是想跟就能跟上的。
不過好在,這一代人的奮鬥精神沒得挑,從數萬人裡選拔出的精英。回爐培訓之後早已脫胎換骨。今天,即便是整條戰艦配備人數不過三成,他們依然能夠在沒有外敵威脅的情況下,如數發揮出強大的進攻能力!
沒錯,兩條戰列艦的人員配備不足,做不到在激烈的攻防戰中與對手長時間的變陣糾纏對轟廝殺。只能說維持常規運轉而已。
若非此番執行的是一邊倒的炮擊任務,楊海衛也不敢貿貿然拿這麼寶貴的玩意出來亂晃。那真是遇到了魚雷攻擊什麼的,規避起來都可能手忙腳亂的現狀,也只有在對付毫無還手之力的日本海岸目標時,才敢當成純粹的海上浮動炮臺來使用。
好在這情況外人根本不清楚。整支艦隊漂浮在長崎外海十公里以外,憑著優越的光學儀器和火炮,他們可以無視日本人老舊的岸防炮火,從容的低速航行,猛烈開火!
“轟!轟!轟!”
幾乎每分鐘一次的齊射爆響,在海面上激烈的迴盪!九門12吋重炮噴吐的煙火,不住的淹沒龐大戰艦的身軀,將海平面衝壓出一道道令人驚悚的塌陷!
再看長崎灣外側海岸線。從伊王島開始,所有修建的炮臺和防禦工事,紛紛化作漫天紛飛的碎石煙火。猶如火山爆發一般的在爆炸中不住升騰!
這時代的日本還貧窮的要死,幾乎所有的財政收入都被用來打造海軍和裝備陸軍,漫長的海岸線讓他們幾乎沒法確定防禦重點,除了東京灣之外,也就是神戶大阪那些地方勉強加固。
長崎作為日本一直對外開放的視窗,數百年裡充當了日本與外國通商交流的重要口岸。但要說防衛力量多高,還真說不上。
特別是這時代的海岸炮臺建築水平。固然有鋼筋混凝土,卻在火炮口徑和射程上遠遠的落後。
日本可不像李鴻章操持下的大清國那麼有錢。連德國人最好的克虜伯加農炮都弄一堆回去,大大小小火炮購買過一兩千門這麼誇張奢侈的數字。整個日本陸軍,巔峰時期都才有二百多門70mm小炮,海軍更是恨不能砸鍋賣鐵的增添船隻。
岸防炮?有個樣子做做就好啦!
他們從來沒想過會被人逼上門來轟。哪怕十年前北洋水師跑來維修戰艦的時候,鬧出“長崎事件”之後,日本人咬牙切齒的鼓勵民心振奮士氣,大造海軍艦船,卻也依舊挪不出足夠的錢財來修造強大的岸防炮臺。
貧窮不是捱打的理由,但一個窮國在沒有做好防禦的情況下,悍然挑釁一個富裕的國家,若非滿清那幫廢柴,其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悲劇性的。
更有甚者,今天在海軍中充當骨幹力量的,都是第一代的海軍將士。他們之中許多人,十年前親身經歷了“長崎事件”,當初死了五六個人,各大五十大板的處理方式不說公正與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