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史上最強的溝通術,做男人挺好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渾小子!那你怎麼說的?你自己說過的話,你自己為何不再說一次?”
兒子突然間笑出聲,“你看!從頭到尾,我說什麼你都沒有在聽,那些話是你自己想的,我可沒這麼說。我們不是要溝通嗎?那麼,我說什麼,你重複一次給我聽,再輪到你說,我來重複。”
“喂!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在那邊重複來重複去!你是真的想氣死我啊!”
“爸!我們就試試看吧!否則這種爭吵會沒完沒了的,你再想一想我到底是怎麼說的?”李先生想一想,終於承認:“我真的想不起來,你再說一次好了。”
“好吧!我說,父親很能幹,兒子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裡多少有點壓力。”
李先生冷靜一想,他說的合情合理,自己怎麼會那麼激動?結果,這天晚上,他們父子倆竟然可以談上兩個小時而不吵架,這個效果連李先生也意想不到。一覺醒來,雖然睡眠不足,但李先生可是神清氣爽,一大早就到公司。
因為早上要開一個重要的採購會議,討論的是未來所要採購價值一千萬的機器,到底要用美國貨好、還是日本貨好。依採購部的報價,日本製的價格便宜,東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師卻主張買美國貨。會議場上,李先生讓總工程師發表意見,這是一種表面上的禮貌,總工程師也知道,老闆做久的人,多少喜歡獨斷獨行,什麼事情早就心有定見,經驗告訴他,老闆問他只是個形式,誰不想省錢?老闆要買那一種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他無精打采,說不到五分鐘就說沒意見了。
若是往常,李老闆總是會在這個時候大唱獨角戲,享受那種權威感,今天竟然是……
“總工程師,我來重複你的要點,你看我說的跟你的意思是不是一樣:日本製的機器,價格雖然便宜,東西也不錯,可是將來如果出了毛病,要他們來做售後服務,問題就來了,他們的人因為語言問題無法跟我們直接溝通,找來的翻譯對精密儀器又是外行,機器壞在哪裡,我們無法充分了解,下次再發生一樣的問題,還是要請他們的人來,說不定還會耽誤生產時間,如此算下來,買美國貨還比較便宜!”
隨著李老闆的重複說明,總工程師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打起精神,再次補充,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大家滔滔不絕的討論了起來……
如果是要吵架,彼此只顧著反擊對方就好了,如果想要解決問題,就應該誠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在你闡明自己的觀點或是反擊之前,要把對方的意思消化一下,通常,這時你會發覺,溝通會變得更加順暢。
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律系教授艾德恩凱迪博士,教書已教了二十年,每學期在他上第一堂課的時候,他總是先在黑板上寫下兩個數字:四和二。
然後他問學生:“結果是多少?”
許多學生都爭相作答。
有的說:“六。”他搖著頭。
有的說:“二。”他搖著頭。
最後有人得意地說:“我知道了,那是八。”他也沒點頭。
學生一陣納悶,凱迪博士才說:“你們根本還沒問這是個什麼題目?是加法、減法、乘法或除法?你們不瞭解問題,又怎麼能說出真正的答案呢?”
我們常常亦是如此。在還沒弄清出問題之前,就急忙下定義,做出似是而非的決定,如此又怎能得到最正確無誤的答案呢?在沒有聽清對方的話之前,就忙不迭地予以否定,這樣的反駁怎麼能夠服人呢?
喋喋不休、自說自話並非老人的專利,有許多人都不懂得說話的藝術。切記,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溝通,而非一面倒的自言自語。千萬不要嘴巴一開啟就合不上,往往對方都已走神沒在聽了,自己還不自覺地滔滔不絕。
有則笑話是這樣說的:一位老先生對兒子說:“我這五十年沒有跟你媽講過一句話。”兒子詫異地說:“怎麼可能,昨天我還親耳聽到媽在數落您的不是。”老先生說:“沒錯,這五十年你媽每天嘮嘮叨叨地像個關不上的水龍頭,她從來沒發現我沒對她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不想成為笑話中那個可憐的老媽,就記住兩個詞吧:雙向、互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平等,消除位差才能有效溝通(1)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對企業內部溝通進行研究後得出了一個重要成果:溝通的位差效應。他們發現,來自領導層的資訊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並正確理解,而從下到上反饋的資訊則不超過10%,平行交流的效率則可達到90%以上。進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