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四十一章 名士來投,苟出一個盛唐,蒼穹之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不吵翻了天要點他的狀元?

李曄臉色嚴肅起來,丟下一句“不得放肆”,便離去了。

大字排在第一的是崔諤,第二趙觀文、第三楊贊圖,第四才是崔源照。

四人之後排著小字的十七人。

總共二十一人,崔姓就佔了四人,韋姓三人,裴姓兩人,世家大族去了差不多一半的名額。

當然,這時代能讀書識字的,也不是普通人家,來參加科舉的更不是普通人。

李曄看了一眼劉全禮,“這是誰讓你送過來的?”

“回稟大家,李公。”

李巨川只有一個幕僚的身份,但長安城中誰不知道他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有人稱他為布衣宰相,而稱張承業為隱相。

既然是李巨川送來的,想必裡面的么蛾子比較少。

“去興慶宮!”

興慶宮裡擺著四張試卷,字跡工整,三個主考官圍著評頭論足,爭論不休。

“怎麼回事?”李曄踏入閣中。

“陛下,這四人各有長短,一時難分高下,故臣等有些許各自看法。”韋昭度資格最老,最先發言。

李曄目光落在長卷上,這還是他第一次看正規的科舉試卷。

按照李曄的要求,重時務策。

唐代科舉策問有三策,李曄簡化為兩策,一文一武。

文題:關中疲弱,錢糧不振,人口不濟,如何走出困境?

武題:汴賊強逆,天下藩鎮割據,朝廷困守關中,如何破局?

其實文武二題都是一個意思,如何復興大唐。

李曄一一看了四人答論,皆是長篇大論,引經據典,還沒標點符號。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李曄眼花繚亂,還是讓他們粗略講解一下。

四人的武題都是攻取蜀中的老路子,大同小異。

蜀中向來都是關中的後花園,李唐宗室動不動就“南狩”成都。

因此蜀中也就成了大唐臣僚心中的怨念。

主要不同集中在文題上。

簡而言之,崔諤主張降低稅賦,吸引關東百姓入關。

趙觀文主張以朝廷的名義鼓勵嫁娶,生一子賞十雞,二子賞羊,三子賞豬……

楊贊圖主張以聖人教義,化蠻夷為唐人。

崔源照最有意思,立足點不在人,而是稅,主張取消二稅制,只收秋稅,且只收糧食,並取消各州各縣私自攤派的雜稅,藏富於民,則人口自然滋茂。

唐朝是沒有探花和榜眼的,只有狀元,因此競爭極為激烈。

崔源照和楊贊圖的策論最符合李曄的構想,不過看著兩個崔家人,李曄不得不委屈崔源照了,“楊贊圖為狀元,崔源照為榜眼,趙觀文為探花。”

李曄發話了,三人也就沒什麼可爭論的了。

崔諤雖然沒入三甲,但也是排在第四的進士,足以光耀門楣了。

剩下的十七份試卷,李曄大致看了一下,文題差不多就是這四人的路數,只是沒有四人分析的細緻透徹。

至於武題,基本都是取蜀中,彷彿標準答案一般。

科舉有八百多人,李曄還真不信全部都是這個,下令將試卷全部取來。

這一下苦了殿中三人。

不過皇帝的命令誰敢違抗?

過不多時,劉全禮就帶著四個宦官取來試卷。

“陛下,這四個內官都是識字的。”劉全禮道。

李曄心中一動,面上卻不露聲色,“好,讓他們一同審閱,只要不是攻打蜀中的,全部挑出來,劉全禮,朕記得你也識字,你也跟著一起挑選。”

劉全禮恭敬道:“奴婢遵命。”

李曄盯著劉全禮的後背看了許久,這麼一個不要錢,不要官,用心辦事,體恤上意的太監在身邊,想想還真踏馬的可怕。

這也是為什麼李曄敢用韓全晦,而不敢用他的原因。

難道他想學習張承業?

身為皇帝,必須保持警覺啊。

李曄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個有作為帝皇,不好女色,一本正經的投入到復興大唐的偉大事業中。

李曄一邊優哉遊哉的喝茶,一邊自我感覺良好。

人多力量大,一個時辰後,七張卷子被挑了出來。

李曄一一過目,只看武題,第一張主張投入到昭義亂戰之中,李曄直接揉作一團。

第二張主張取荊襄為己用,還大罵趙匡凝蔡賊出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