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苟出一個盛唐,蒼穹之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斥候與細作密集往返淮西、壽州等地。
明眼人已經預感到了淮南即將變天。
李曄積極做著各種準備,徵調民間船隻,輔軍在唐州、盧氏、隨州等地修建烽燧堡,大量的物資運出關中,向鄂嶽聚集。
蘄州和江州成了軍事前線。
唐軍的動向自然無法瞞過淮南斥候的耳目,自兩軍在江西大打出手以來,雖然維持表面和平,但關係已經大不如前,淮南廬州刺史周本與宣州刺史張訓,積極佈防,徵調民夫,營建長江各地的關隘。
李筠、高行周、杜晏球等部紛紛前移,佯攻舞陽、蔡州等地。
此時的唐軍,在軍心與戰力並不弱於梁軍,一個穩定的後方,一個穩定的核心領導層,優渥的撫卹制度,虢州大戰之後,梁軍漸漸處於守勢。
但兩強相爭,絕不只是戰力的強弱。
項羽橫掃天下,兵鋒無匹,依舊倒在劉邦面前。
唐軍固然是不懼梁軍的,但江淮之地,遠離關中,唐軍戰線過長,力量投射太慢。
就在周本張訓與唐軍對峙的時候,北面的梁軍終於如洪水一樣,衝過淮水。
天覆二年四月,朱溫立王旗於下蔡,淮北戰鼓吶喊聲日夜不絕,梁軍騎兵日夜巡掃淮水之北,處處是梁軍旌旗,煙塵避空。
大戰未起,聲勢依然震天。
如此情形下,楊渥只能調集淮河上下游的水軍,日夜望著對岸,梁軍也調集大量投石車,向淮水中投石。
楊渥只能加緊攻打壽州,只要攻陷壽州,江淮防線依舊完整,朱溫也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壽州宛如狂風暴雨中的礁石,百折不撓,任憑楊渥使盡手段,都無濟於事。
反而淮南士卒人心生怨,在他們眼中,這場戰爭愚蠢而沒有必要。
楊渥不僅沒有覺察到軍心的變化,反而變本加厲,懲罰士卒,士卒由怨生恨。
這場戰爭,同樣令楊渥騎虎難下,放任朱延壽,灰溜溜的退兵,只會令他的威信蕩然無存,而且雙方撕破臉,他退,朱延壽必然進。
“大王何不遣朱瑾、李承嗣上陣,此二人勇冠天下,且開戰以來,一直都領著騎兵戍防淮水。”盧文浣不失時機的諫言。
“騎兵如何攻城?”楊渥也不傻。
盧文浣陰仄仄笑道:“這些降將客將,勇猛無畏,最是難制,一來大王可借壽州消磨其實力!二來,可以緩解軍中怨氣。”
楊行密在的時候,江淮穩如泰山,有胸懷也有自信容納外人。
而如今的楊渥,之所以削減宿將的兵權,就是沒有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與自信。
“傳本王令,朱瑾、李承嗣部,明日攻城。”
朱瑾與李承嗣收到訊息吃了一驚,旋即也明白了楊渥的心思,對著淮水哀嘆不已。
對岸,梁軍騎兵像狼群的聚合。
煙塵之中,無數旌旗若隱若現。
在他二人看來,攻不下壽州,楊渥最多損失些顏面,但若是梁軍突破淮河,以如今烏煙瘴氣的淮南,如何抵擋北方的虎狼之兵?
江淮人人可投朱溫,唯獨他二人投不了。
二將當夜便秘密碰頭,天明時分,引軍向西而走,投奔李神福。
李神福知道其中原委,嘆息一聲,收留兩人部眾。
楊渥在壽州城下等不到二人,大怒,當即下令褫奪二人一切官職,還令李神福提二將之頭來見。
李神福據理力爭,連上三道秘疏,楊渥看在託孤大將的面子上,將此事按下,留待日後處理。
沒有朱瑾與李承嗣的騎兵威懾,淮水之北更加風聲鶴唳,呼喊震天,彷彿百萬大軍即將來攻。
這動靜自然令壽州城裡的朱延壽大振,有了援軍,壽州軍民就看到了希望。
謀士杜荀鶴還作了一首詩歌頌梁王的仁德。
此人也是晚唐科舉的受害者,屢試不中,備受打擊,朱溫為他送名禮部,才得了科舉第八名,受到田頵的重視,引為謀主,田頵敗亡,杜荀鶴不容於淮南,欲投朱溫,路過壽州時,被朱延壽恩遇,於是留在壽州出謀劃策。
形勢對楊渥已經非常不利。
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撞破南山不轉頭,少年人的心氣令楊渥繼續死磕。
直到大將臺濛、李神福,以及徐溫、張顥的聯名上書,請求楊渥退軍,修養將士。
臺濛更是親自跪於楊渥面前,聲言梁軍在淮北聲勢滔天,淮水一日三警,恐將大舉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