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葉平的野望,北宋末年一牙吏,塞雁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申黎庶朝著葉平的腦袋輕輕連續拍打,罵道:“你他孃的,老子要是這樣幹,好名聲不就全沒了?剛剛轉型成了為民為國的好將軍,這樣一干,老子又和莫作仁有什麼區別?”
葉平一邊躲著,一邊笑道:“貼司,我就那樣一提,您別放心上。”
申黎庶收了手,裝作生氣道:
“快說,快說,少給我賣關子了。”
“鑑湖倉平了之後,找到莫作仁藏錢的地方,然後當著百姓的面把那些欠債留的條子燒了,貼司就能再樹一波人望;接著找個時間,把倉裡的錢糧全部轉走,尋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把火把這狗倉子給燒了,糧倉都沒了,朝廷只能吃個啞巴虧。”
“從莫作仁隨隨便便借我十萬錢的樣子來看,他少說也存著百八十萬,這些錢和糧食一樣拿來存下,該賣該放,都是貼司說了算!這樣在掃蕩了寶珠島前,貼司就能讓第八營挺過至少一年,而這寶珠島上面少說也能再撈百八十萬過來,這樣以來,挺一兩年不是問題。”
申黎庶拍了拍手,誇讚道:“不錯不錯,你小子把我想的全說出來了——長期生錢的手段有沒有,我總不能靠著抄家過日子。”
葉平知道,拍手是申黎庶的習慣,就是誇讚別人的主意的時候,申黎庶才會做這動作,得了誇獎,葉平有些得意忘形,拍拍胸口,道:
“長期生錢的法子嘛,一是鹽,二是走私。”
“先說鹽。”
葉平見申黎庶喝了一口茶,自己也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道:
“鹽上面比較難搞,地方大員都喜歡靠鹽吃錢,兩浙一帶的鹽商們或多或少都依靠著幾個地方大員,他們合起夥來做鹽上的買賣,這您是知道的,鹽商囤積官鹽,抬高官鹽售價,接著自己販賣私鹽,謀取暴利,當官的每月都有鉅額孝敬錢到手,自己這邊再降低官鹽質量,百姓就不得不去買私鹽吃了,等市場一緊縮,鹽商再把囤積的鹽放出來,降低鹽價,打壓其他商販,市場稍微飽和,鹽商就又開始大肆囤鹽,抬高鹽價。”
“人不吃飯可以,但不能不吃鹽,人們知道鹽商害人割百姓韭菜,但這韭菜是必須要被割的,不吃鹽就沒了活路。”
“但現在這行情,市場上流通的官鹽也好,私鹽也罷,成色都不像以前那樣好了,若是貼司有法子,把鹽的成色搞上去,這也不失為一條好辦法,但就是怕貼司做了,會被其他大員打壓。”
申黎庶想了想,道:
“鹽上面可以搞,地方官就是吃錢的,誰給的錢多他就幫誰,這你不用操心,你再說說第二個法子。”
葉平搖了搖腦袋,道:
“走私,近年走私的路子越來越多,我宋國物產於海外列國相比都是稀缺的東西,蜀緞一匹在越州能賣五百錢,到廣州一匹就是兩千錢,出了海,就得靠銀子算錢,一匹得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近點賣給占城、真蠟、三佛齊,利潤巨大。類似的還有絲綢,越州一匹三四百錢,出了海還是十七八兩銀子,茶葉上面也能搞,最次的茶葉,越州一斤三十錢,到了占城就能賣一兩,大點的像是燒瓷,隨隨便便就能賣幾十兩銀子。”
“進口的話,像是占城的漆盒,買來不過幾十錢,到大宋,賣出去就是上萬錢,諸如高麗扇、高麗紙、高麗墨,運來也能翻上十幾倍的錢,攢十萬的本金,出一趟海回來,就能翻五六百萬!”
“到時候自己弄個茶葉廠,設個燒瓷的磁窯,弄個綢緞廠,低價購置原材料,僱些人加工之後走私出去,這利就能越滾越大!”
申黎庶試探性的問了一句:“有這錢,買地不好嘛?”
葉平一拍大腿,稱讚道:
“妙啊貼司!你倒是提點我了!買了地,咱自己僱人種茶葉,自己種桑樹,又能省下一大筆錢,然後繼續擴廠!”
申黎庶一愣,沒想到葉平居然會是這種打算,心裡念道:“我記得教科書上不是學過,咱歷史上的資本主義萌芽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不都是農本思想制約的嘛?”
葉平見申黎庶愣了一下,以為收到了鼓勵,便看向遠方,在他的眼裡,似乎已經有一支船隊飄揚出海,這時他說出了自己一個宏偉的想法,足以徹底重新整理申黎庶對大宋認知的想法:
“屆時,讓海外的土地都給咱家種原料,讓全天下沿海的州治,都種上咱家的地,開上咱家的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