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品賢文談做人,懷疑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仲功成名就之後,也始終未忘報答老朋友鮑叔牙的知遇之恩。當他走向生命盡頭的時候,齊桓公請教在他之後誰能繼任宰相之位,管仲問齊桓公自己有什麼想法,齊桓公說準備讓鮑叔牙接任宰相之位,總理齊國政務。可是管仲卻建議齊桓公不要讓鮑叔牙繼任相位。齊桓公聽得一頭霧水,心想管仲既然要感激鮑叔牙,為什麼又不讓鮑叔牙繼任宰相呢?
其實,管仲不愧是一位智者,考慮問題比一般人要遠得多。作為鮑叔牙真誠的好朋友,管仲太瞭解當時的局勢和鮑叔牙的個性了。他不讓鮑叔牙繼任宰相,是真心對鮑叔牙報恩。因為管仲知道,自己一死,齊桓公也就完了,如果讓鮑叔牙繼任宰相,一定會死於非命,而不得善終,那他就對不起這位好朋友了。
於是,管仲對齊桓公說:“鮑叔是君子。即使給他一個大國,但是如果不按照他的方法來治理的話,他也不會接受的。鮑叔不可以做宰相,因為他喜歡良善,疾惡如仇,只要見到惡人就會非常忌恨,並且終身不忘。這樣就會樹敵太多,容易陷入敵手。因此,鮑叔不適合繼任相位。”
管仲的真實意思是不想讓鮑叔牙將命送到小人手裡。歷史的演繹果然不出管仲所料。管仲死後不久,齊桓公也死了,齊桓公家裡爭得不可開交,連安葬齊桓公的人都沒有,過了很長時間,齊桓公的屍體都生了蛆才入葬。如果鮑叔牙繼任相位,肯定難得善終。
孔明感恩報後主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不顧關羽、張飛等親信的反對,請出了隱居的諸葛亮,並對諸葛亮敬重有加,對他非常信任。一直在等待明主的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當然是心存感激,輔佐劉備可謂是盡心竭力,後來也屢建奇功,使弱小的蜀漢三分天下有其一。
可誰知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重義氣、失理智,親率大軍###東吳,徹底破壞了蜀吳聯盟。劉備的大軍被吳軍年輕統帥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漢的軍事家底幾乎全部喪失,劉備帶領幾百名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從此一病不起。公元223年,劉備請來諸葛亮,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說劉禪扶得起就扶,如果扶不起您就取而代之。諸葛亮當然知道老東家劉備的用意,當面發誓要竭盡所能地扶保幼主劉禪。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2)
諸葛亮是一位知恩圖報、言而有信的君子。劉備死後,諸葛亮尊重劉禪,保護劉禪,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演繹得淋漓盡致。
諸葛亮掌權後,整頓內政,發展經濟,採取一切措施使蜀地百姓安居樂業,使國家形勢得到穩定。在外交方面,他仍然堅持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派鄧芝出使東吳,重敘聯盟,成功地說服孫權斷絕了與曹魏的關係,使蜀漢與東吳兩家修好。
兩年後,蜀漢國力強盛,兵精糧足,諸葛亮上表劉禪,出征南中,鞏固後院。諸葛亮率領的大軍深得人心,戰事進展順利,大部分地區聞風歸降。有個叫孟獲的少數民族首領製造了一點麻煩,但被諸葛亮用計“七縱七擒”,終於使其臣服,表示永遠歸順蜀漢。
平定南中後,諸葛亮又率領大軍六出祁山,但是由於“用人失誤”、“奸臣搗亂”和“天不佑漢”等多種原因,使得平定中原的計劃功虧一簣。因長期征戰,用心操勞,諸葛亮終於積勞成疾,命歸五丈原。
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履行了知恩必報的諾言,他不僅是一位謀略出眾的智者,而且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君子,歷來在我國人民的心中是一個完美的偶像。諸葛亮之所以深受世人的尊崇,與他知恩圖報扶保幼主劉禪,對劉氏忠貞不渝的高尚品德不無關係。
歐陽修感恩成家訓
我國古代的賢哲非常重視感恩教育。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是文壇的領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散文流傳千古,而他的《與十二侄》這篇家訓更是充滿了感恩之情,值得後人學習。
歐陽修在《與十二侄》中說:“自從南方多事以來,我日夜為你擔心。從昨天收到的信中,知道你和家人都平安無事,我也就放心了。我們歐陽家族自從江南歸附朝廷後,世代都受到朝廷的恩賜,我現在又被授予這麼大的官位,以至於你們也都做了官,我們應當時常想著如何報效國家。在這多事之秋,如果朝廷有什麼差使,你們應該盡心向前,不可躲避。即使為國而死,也是你們的光榮。只要一心為國盡忠,老天爺也會保佑的。遇事要謹慎,但不要想著躲避難事。”
在這封家書中,歐陽修告誡侄兒,既然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