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部分,上下五千年,炒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廷杖”,也有被當場打死的。這種做法弄得一些大臣們個個提心吊膽,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愁眉苦臉地向家裡親人告別。如果這一天平安無事,回到家裡,親人就高高興興慶幸他又活了一天。
公元1380年,丞相胡維庸被告發叛國謀反,明太祖立刻把胡維庸滿門抄斬,還追究他的同黨。這一追究,竟株連文武官員一萬五千多人。明太祖一發狠心,把那些有胡黨嫌疑的人全殺了。
學士宋濂,是明朝開國初期跟劉基一起受明太祖重用過的;後來,又當過太子的老師。宋濂為人謹慎小心,但是明太祖對他也並不放心。有一次,宋濂在家裡請幾個朋友喝酒。第二天上朝,明太宗問他昨天喝過酒沒有,請了哪些客人,備了哪些菜。宋濂一一照實回答。明太祖笑著說:“你沒欺騙我。”原來,那天宋濂家請客的時候,明太祖已暗暗派人去監視了。後來,明太祖在朝廷上稱讚宋濂說:“宋濂伺候我十九年,從沒說過一句謊言,也沒說過別人一句壞話,真是個賢人啊!”宋濂六十八歲那年告老回鄉,明太祖還送他一幅錦緞,說:
“留著它,再過三十二年,做件百歲衣吧!”
胡維庸案件發生後,宋濂的孫子宋慎也被揭發是胡黨,於是株連到宋濂。明太祖派錦衣衛把宋濂從金華老家抓到京城,要把他處死。
這件事讓馬皇后知道了。馬皇后勸明太祖說:“老百姓家為孩子請個老師,尚且恭恭敬敬,好來好去,何況是皇帝家的老師呢。再說,宋先生一向住在鄉下,他孫子的事他怎麼會知道?”
明太祖正在火頭上,不肯饒恕宋濂。當天,馬皇后陪明太祖吃飯。她呆呆地坐在桌邊,不沾酒,也不吃肉。明太祖感到奇怪,問她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馬皇后難過地說:“宋先生犯了死罪,我心裡十分難受,在為宋先生祈福呢。”
馬皇后是跟太祖年青時候共過患難的夫妻,明太祖平時對她比較尊重,聽她這一說,也有點感動,才下令赦免宋濂死罪,改罰充軍茂州(今四川茂縣)七十多歲的宋濂,禁不起這場驚怕,再加上路上勞累,沒到茂州就死了。
過了十年,又有人告發李善長和胡維庸往來密切,明知胡維庸謀反不檢舉揭發,採取觀望態度,犯了大逆不道的罪。李善長是第一號開國功臣,又是明太祖的親家。明太祖大封功臣的時候,曾經賜給李善長兩道免死鐵券。這一年,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了,可是明太祖一翻臉,把李善長和他的全家七十幾口全部處死。
接著,又一次追查胡黨,處死了一萬五千多人。
自從胡維庸案件發生以後,明太祖覺得把軍政大權交給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職位,由皇帝直接管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個部的尚書(官名,部的長官);又把掌握軍權的大都督府廢了,改設左、右、中、前、後五個都督府,分別訓練兵士,需要打仗的時候,由皇帝直接釋出命令。這樣一來,明朝皇帝的權力就大大集中了。
事情並沒到這裡結束。過了三年,錦衣衛又告發大將藍玉謀反。明太祖殺了藍玉,追查同謀,又有文武官員一萬五千多人受株連被殺。
這兩件大案,幾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掃而空,明太祖的**和殘暴在歷史上也就出了名。
……
。。。
 ;。。。 ; ;
226 燕王進南京
明太祖一面殺了一些權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還擁有軍隊。明太祖認為這樣做,可以鞏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統治,哪料到後來反引起了一場大亂。
明太祖六十多歲的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音wé;n)以長孫的地位,被立為皇太孫。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繼承權落到侄兒手裡,心裡不舒服。特別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帶兵駐守北平(今北京市),多次立過戰功,對朱允炆更不服氣。
朱棣在明太祖的兒子中是比較精明能幹的。據說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對對子,出的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對的下聯是“雨打羊毛一片羶(音shan)。”明太祖嫌他對的不好,馬上沉下了臉。朱棣正好在旁邊,就接嘴說:“孩兒倒也想了一個下聯。”明太祖叫他說來聽聽。朱棣說:“日照龍鱗萬點金。”原來龍是皇帝的象徵。朱棣的對語,無非是想討明太祖的歡心。明太祖聽了,連聲誇獎朱棣對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炆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