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大夏有錢了!御駕親征!討伐匈奴!大夏不夜城開業了!,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熟一次,三來擁有極高的抗旱之力,四來,種植出來的龍米,內蘊極高氣血。”
“尋常百姓,一天只需要蒸煮二兩米,便可精力充沛一整日,而對於尋常將士而言,一天五兩米即可。”
“此事,朕早就知曉,但因此事為大夏最高機密,故而朕與錦年,沒有告知諸位愛卿,也恐慌惹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永盛大帝開口,將這龍米之事,告知文武百官。
只是此話一說,瞬間引來軒然大波。
“稻穀數量是大夏稻穗的兩倍?”
“四個月成熟一次?”
“極高的抗旱之力?”
“二兩米可吃飽一天?”
剎那間,在場百官一個比一個震撼,尤其是何言,他細細一算,馬上就算出諸多資料出來。
“大夏百姓,正常來說,一天大約進食八兩米算是吃飽。”
“現在二兩米就夠了,減少四倍,如此一來的話,這三萬萬石糧食的作用,豈不是相當於十二萬萬石糧食?”
“扣除漕運成本等等,可以將一半的糧食,運輸到三大災區,僅憑這三萬萬石糧食,可以支撐三郡一年糧耗啊。”
何言出聲,他不同其他人的演算法,而是根據食用資料來計算。
只是此言一出,永盛大帝搖了搖頭道。
“錯。”
“天地賜福之下,工部在大夏境內,發現四處靈晶山,其中靈晶儲存量是國庫十倍有餘,如今大夏王朝百廢待興,這靈晶之物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朕要以靈晶催動所有龍舟寶船,用來運輸糧食,正常漕運有一半損耗,若以龍舟寶船來運輸,連一成都損耗不了。”
永盛大帝開口。
極其霸氣。
嘶。
滿朝文武在這一刻,徹底沸騰了。
“四座靈晶山?”
“天佑我大夏,天佑我大夏啊。”
“如若當真能用龍舟寶船來運輸,這漕運損耗當真可不計啊。”
“也就是說,這三萬萬石糧食,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損耗,可全部運輸到災區?”
“不止如此啊,若當真如此的話,這遷徙之事,也好辦了啊,糧食劃分一下,五大綠洲遷徙之事,也可運作起來。”
“不是說兩個月後還有兩萬萬石糧食嗎?這三萬萬石糧食,平均給予五大綠洲,包括三大災區,撐上三個月必然沒有太大問題,等兩個月後,再來兩萬萬石,外加上其他各地糧食送來,可以全面開展復興計劃。”
一道道聲音響起,這些官員,哪一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再加上這幾十年來,窮成了習慣,做什麼事情都恨不得一文錢當兩文錢來用,一下子就想到了諸多辦法。
但具體如何去劃分,還是需要慢慢商議。
“不對,不對,你們都想錯了,想錯了。”
“江中郡糧食不是堆積如山嗎?楊大人剛才說的話,你們難道沒聽到嗎?”
“朝廷可以花銀子買糧食啊,大不了先欠著,反正對於百姓而言,放著也是放著,我們按照一個市場價購買過來,不是有多少要多少嗎?”
突兀之間,有官員出聲,想到了這個辦法。
此言一出,瞬間,文武百官瞪大了眼睛。
倒不是他們想不出這個辦法,而是一般來說,他們根本不可能去考慮這種事情。
賒賬買糧,對於朝廷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可現在不一樣了啊,百姓的糧食堆積如山,雖然是賒賬,但以現在大夏王朝的信用,難不成還會貪墨?
再加上這糧食放也是放著,不如拿去利用。
“不對。”
“陛下,這不對啊。”
“農家有言,稻穀多而糧雜,速生多而米劣,這天底下哪裡有稻穗多,米質好,還能增強氣血的稻穗啊?”
這回何言還是忍不住提出質問。
他倒不是鑽牛角尖,純粹就是窮了一輩子,突然聽到這麼一件大喜事,肯定架不住啊。
反反覆覆去挑刺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別說他了,這滿朝文武當中,除了禮部尚書楊開是千真萬確看到了,還有永盛大帝之外,大家都不太相信啊。
生怕這只是一個美夢,回頭被直接戳開。
“來人。”
“蒸龍米。”
永盛大帝早就知道這幫官員不信,但他也沒有去指責,這種質疑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