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七章:陛下大喜事!江中郡糧稅,抵全國稅收,滿朝文武譁然!,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錦年出關是一件大事。
至少對於大夏京都來說,是一件特別大的喜事。
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異象。
很多不遠千里而來的人,就是為了目的異象。
不過,顧錦年出關之後,第一時間去找了蘇文景,這次悟道,他沉澱了內心,可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想。
所以他要去找蘇文景,聊些事情,畢竟蘇文景乃是半聖,自己找蘇文景聊聊肯定是有好處的。
而京都內。
隨著早朝的結束,百官憂心忡忡的走出皇宮。
原因無他,今日朝會上,大家依舊是在爭,爭來爭去,還不就是銀子的問題。
大夏王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銀子。
而且還是大量銀子。
所以這次朝會,永盛大帝下了一道旨意,讓文武百官徹底麻了。
俸祿削半。
凡五品以上官員,俸祿全部削半,包括外放官員的養廉銀,以及每個部門每年會有一些補貼銀兩,今年就別想了。
這對官員們來說,簡直是五雷轟頂啊,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
問題是,換做以前,官員們還能找點理由拒絕,可這回不一樣。
災區的問題擺在這裡。
綠洲遷徙的事情,成為大家心中的一根刺,以上種種問題加在一起,你就算是想拒絕也沒用。
“唉,內憂外患,內憂外患啊,這天地賜福,沒想到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件禍事。”
走出皇宮後,戶部尚書何言開口,眼神當中充滿著無奈。
“尚書大人就別說了,你們戶部還好,最起碼有點銀子,我們刑部才倒黴啊,這支出減少一半,活還要全乾,當真是麻煩。”
“往後你們來我刑部,其他不說,茶葉是沒了。”
刑部尚書開口,有些鬱悶。
“你刑部喊什麼難受啊,真要難受的該是我們禮部,禮部每年要招待多少國外使者?還有一大堆事情,現在被砍了一半,我們禮部找誰去啊?”
“可都別說了,你們以為我吏部就沒事?本來連年就喊窮,今年更窮啊。”
眾官員你一句我一句,他們對這道聖旨很不滿,但沒有人敢提,大災之年,誰敢亂來?
除非跟百姓對著幹。
“王尚書,你怎麼一直不說話啊?你們工部本身就缺銀子,這回被砍了一半,感覺你一句話都不說?怎麼?工部還有餘銀?”
此時此刻,有人觀察到王啟新一語不發,忍不住這樣開口。
此話一說,王啟新馬上皺眉道。
“你少在這裡汙衊人啊,工部沒銀子,你們可別想把主意打到工部上來。”
王啟新直接開口。
實際上工部比誰都窮,在外人看來,工部可以去偷工減料,可這玩意誰敢啊?
尤其是朝廷的工程下來,永盛大帝可不會慣著他,再加上最近大批次的生產這個生產那個,工部恨不得把一文錢當兩文錢來用。
如果真的有人來送銀子,王啟新立刻答應,然後填補一個個大窟窿。
“唉,真要說,最難受的只怕還是楊尚書啊,算起時間,楊尚書應該早就到了江中郡,現在估摸著拿到了稅單吧?”
有人出聲,提到了楊開。
前些日子,楊開隨著戶部的人,前往江中郡徵收糧稅,這件事情大家都不贊同。
認為會引來民怨。
可沒想到,永盛大帝一意孤行,就是要徵收糧稅,在百官看來,他們也能理解。
畢竟江中郡的糧食佔據全國糧稅三分之一,永盛大帝放不下也是必然,雖說江中郡遭災,但朝廷的政令下去了,至少能收個兩三千萬石糧食上來吧?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引起民怨。
人家都大旱遭災了,你還收稅,這不是不近人情嗎?
這一點,是他們最頭疼的。
所以他們認為,楊開若是去了江中郡,只怕會遭遇各種謾罵,實在是委屈啊。
“拿到稅單又如何?老夫雖然不是戶部的,但也能算出來,往年江中郡納稅差不多三千五百萬石,今年遭災,三千萬石差不多,可稅單是稅單。”
“真想要收上來又是一個大問題,最多兩千萬石糧食,這還是最多的,再加上一路上的耗損等等,到了京都差不多就一千萬石了。”
“可朝廷現在缺的是一千萬石糧食嗎?沒有一萬萬石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