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夏天命侯顧錦年,前來借求雨符!【月中求月票】,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盛十三年。
七月四。
一連三日,江中郡十九府各地開始大豐收。
第一批種下的大夏龍米,也正式得到回報。
江中郡府城內。
周滿拿著一份名冊,聲音洪亮如鍾。
“懷平縣,麥收三萬八千五百石。”
“永修縣,麥收四萬九千二百石。”
“春雲縣,麥收三萬九千八百五十石。”
隨著一道道聲音響起,周圍聚集的百姓,已經是樂開花了。
雖然這是其他府縣的糧食,可不管如何,這就意味著這次江中郡糧食危機已經徹底解決了。
所有人都認為,至少要三個月才能收割麥子,卻沒有想到,這才一個月,就能得到豐收。
如何不讓他們喜悅?
最終,將各地糧食豐收情況說完後,周滿翻到最後一頁,緩緩開口道。
“此次江中郡秋收,共計收穫三萬萬又四千八百六十五萬,三千二百五十五石糧食。”
“去年郡內總糧產,三萬萬又兩千四百萬石糧食。”
周滿開口,他將去年一整年的糧產收入和今年一個月收入進行總對比。
本來大家聽著還沒有太大感覺,可現在這麼一聽,感覺不就來了嗎?
“一個月比一年糧收還高,這還是咱們沒有完全種上去,要是全部種了,那咱們江中郡一個月,豈不是能種出十幾萬萬石糧食?”
“那可不,侯爺不是說了嗎,以後大夏王朝人人都要吃咱們種的糧食。”
“人人都吃?那以後這糧價格不得賣便宜?怎麼可能賣到五十兩銀子一石啊?”
人們議論紛紛,大部分是喜悅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追逐利益,物以稀為貴,這道理普通百姓都知道。
所以聽到以後數量會很誇張的時候,自然而然還是會有些失望。
“你可真是夠意思的啊,咱們江中郡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舉國上下,各郡各府來幫咱們,咱們種出這麼多糧食,賣大家低價又能如何?”
《大明第一臣》
“是啊,現在產量已經翻倍,賺也賺了不少,難不成非要大賺特賺?”
大部分百姓還是很有良知,其實對顧錦年之前說的,這糧食可以賣五十兩銀子一石,一開始大家是很開心的,可後面百姓們也明白。
糧食這東西,其實也賣不到什麼天價,現在畝產已經翻倍了,外加上一年能收割好幾次,只要比正常的糧米賣的高一點。
十兩銀子一石,大家已經很賺了,何必要賺那麼多?
外加上各地的援助,也讓江中郡百姓看在眼裡,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如此?
的確,這些話一說,風向瞬間變了,而這些逐利之人,也瞬間不敢多語,生怕被眾人討伐。
“諸位鄉親父老。”
“不要急。”
“本官跟大家說幾句。”
聽著大家議論,周滿立刻開口,也怕大家的確產生誤會。
“諸位鄉親父老。”
“侯爺說過了,會讓咱們江中郡成為大夏王朝最富饒的郡城。”
“這大夏龍米,往後價格的確會壓下來,可最起碼第一批富的還是咱們,當然了,咱們也不要忘記各郡捐助。”
“侯爺的意思,咱們前面就是認認真真種地,頭兩年朝廷會以一個均價收咱們手頭上的米,幫咱們打造江中龍米的招牌出來。”
“等以後各地種下龍米,咱們江中龍米絕對不會跌價,而且還能名揚四海,到時候這米就賣給其他王朝。”
“侯爺說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賣五十兩那麼簡單,少說得一百兩一石。”
“首選就是咱們江中龍米,而且只賣這種差的,大傢伙種出來的好米,自己吃。”
周滿出聲,也算是給大家指出一條明路,外加上給予一些希望。
一聽到這話,百姓們紛紛拍手叫好,賣給自己人,價格高其實打心底還是不舒服,都是老百姓的,誰不知道誰啊?
可賣給其他王朝的人,管他死活,愛吃就吃,不吃拉倒,又不缺人買。
所以這個思路一說,江中郡百姓的確開懷大笑。
“說的好,賣給匈奴國的人,兩百兩一石。”
“都說大金王朝的米好,鄉親們,咱們以後認認真真種糧食,好好研究研究,到時候跟大金王朝的米比一比,看看誰的米最好。”
“是,跟大金王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