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火石之災,唯儒道聖經顯世,凝古今先賢【求月票】,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來的火石。”
“需要藉助大夏所有大儒的力量。”
“否則,大夏京都依舊保不住。”
到了這個時候,蘇文景沒有遮遮掩掩,直接將事實告知眾人。
聽到蘇文景開口,眾大儒其實有所猜想,畢竟蘇文景的臉色一直凝重,若有好訊息,也不會如此。
“好,文景兄放心,我立刻以儒道神通,傳信而去。”
“集結大夏所有大儒,能否抵擋?”
“要不要通知孔家?”
眾大儒開口,他們無懼生死,在這一刻,只想著用一切辦法,來解決這件事情。
“立刻通知孔家。”
“借來聖器。”
“有聖器在,勝算更大一些。”
蘇文景點了點頭。
於是乎,眾讀書人開始瘋狂修書傳信,有一位大儒,擁有的儒道神通,可以直接傳信,這是他的本命神通,眼下剛好派上巨大用處。
如此,一封封儒道書信送出。
各地給予響應,這些讀書人並沒有在這個時候選擇退縮。
孔家也在第一時間給予回應,所有大儒都在陣法之中。
孔正更是親自前往孔廟,請出聖器,解救大夏京都。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或許是因為火石被擊碎的原因,大夏京都安靜了許多,將士們疏散百姓也比之前簡單多了。
此時此刻。
匈奴國。
匈奴王注視著大夏方向,站在他這個角度,自然無法看到大夏王朝的景象,然而他面前有一處血湖,湖中倒映著大夏王朝的景象。
“王上。”
“此次大夏火石天災,定能攪亂大夏王朝,到時候便可趁機發兵,將邊境十二城全部奪回。”
一旁的中年儒士開口,一臉自通道。
聽到這話,匈奴王臉上的笑意更是遮掩不住。
“這一切還是多虧了先生啊。”
“若不是先生獻計,怎可能給大夏王朝帶來如此之麻煩。”
匈奴王笑道。
然而中年儒士立刻搖頭。
“王上,與我沒有太大關係,是大金王朝,扶羅王朝,還有其他一些有志之士聯手。”
“江寧郡洪災,百姓怨魂,還有白鷺府童男童女,獻祭她們,再以大夏真龍之血,祭祀上蒼,獲天命感應,營造如此天災。”
“否則的話,想要製造如此恐怖的天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後者開口,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攬功。
這可不是小事。
說有傷天理,都是好話。
這裡面涉及太多了。
江寧郡,白鷺府,等等事情,都是匈奴國搞的鬼,準確點來說,匈奴國也只是棋子罷了,是各方勢力共同運作下,由匈奴國來做。
完成上古祭祀,就是等到這一日。
給予大夏王朝最恐怖的天災。
聽著中年儒士開口,匈奴王皮笑肉不笑,而後繼續望著大夏的景象道。
“不過,四郡之災,似乎都被顧錦年平定下來了,如若這火石之災,無法給予大夏王朝痛擊的話,那就不好了。”
匈奴王出聲,言語當中還是帶著一些擔憂的。
可此話一說,中年儒士立刻搖了搖頭。
“王上。”
“您多慮了。”
“這四郡災情,看似被顧錦年平定下來,其實都是短暫壓制。”
“而且,五大天災之中,最後一道天災,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十七顆火石。”
“前七顆火石,不算什麼。”
“這後面七顆火石,才叫恐怖。”
中年儒士信誓旦旦道。
“蘇文景佈置陣法,讓大夏所有讀書人共同加持,本王倒是覺得,這後面七顆火石,也擋不住蘇文景。”
匈奴王開口,他倒不是希望大夏王朝渡過難關,只是這一年來,他吃了太多虧了,所以他不想往好的地方去猜測,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藉助孔家聖器,外加上顧錦年的兩件聖器,以及大夏所有讀書人,的的確確可以阻擋這七顆火石。”
“但最後三顆火石,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每一顆,都可以讓大夏王朝受到重擊,當然大夏王朝有國運加持,永盛皇帝也不是泛泛之輩,第十五顆能擋下,第十六顆,拼盡全力,或許也有一線生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