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征戰邊境,君臣交心,國公之怒,怒抽百官【求月票】,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好事。
但這不意味著,百官今日的所作所為,他就能接受,他就能理解。
說句不好聽的話。
即便是自己做錯了,或者是自己激烈了一些,百官也不應該是這種表現。
拿辭官來威脅自己?
這是莫大的侮辱,以及天大的挑釁。
他是皇帝,是大夏的主宰者,有事情可以跟自己商量,但最終解釋權就應當在自己手中。
當皇帝的跟你們講道理,這是你們當臣子最大的榮幸。
玩這招是吧?
永盛大帝可不打算就這麼算了,他必須要嚴懲一批人。
但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
相權。
今日之事,之所以能引發出這麼大的矛盾,就是因為相權。
有李善為首,導致百官跟隨,當然百官之所以這般,完全是因為李善在幫他們。
在常人眼中,情有可原。
可在他眼中,這可沒有半點情有可原。
一時之間,他腦海當中浮現一個想法。
一個足矣顛覆大夏朝堂的想法。
大約兩刻鐘後。
太子滿頭汗珠跑來,他身子骨本身就極度虛弱,在胎兒時期受了胎動,差點是生不下來的,好在宮中御醫醫術高超,才將太子保下來了。
但自幼體弱多病,用盡一切辦法都難以治好這先天之傷,也正是因為如此,永盛大帝對太子也比較仁慈,不讓他習武,反倒是讓他安安心心從文。
望著李高走來,永盛大帝心中還是起了些波瀾。
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很聰明,也被百官愛戴,的的確確是仁君,比自己的性格要好很多。
“兒臣拜見父皇。”
李高走來,看到永盛大帝后,不由深深一拜。
“你去了問心殿。”
永盛大帝很直接,他如此詢問道。
“回父皇,兒臣去了。”
李高也沒有說謊,直接承認。
“他們怎麼說的?”
永盛大帝望著對方,如此問道。
“百官已經服軟,只不過設立東廠之事,猶如懸頂之劍,兒臣認為,東廠之事,可以延緩,如今大夏王朝,國運昌盛,匈奴國使臣也連夜奔波,不出意外今日便會抵達匈奴王庭。”
“我朝應當集中全力,針對邊境開戰之事,如若因這等小事,耽誤戰機,因小失大,是為可惜。”
“還請父皇聖恩浩蕩,饒恕百官之過,先以國家大事為主啊。”
李高開口。
既為百官推辭,又沒有頂撞永盛大帝,夾在中間,用邊境戰爭,來處理這件事情。
只是,永盛大帝卻沒有半點喜悅,而是緩緩開口。
“怪不得這滿朝文武都說朕生了個好太子。”
“能被百官愛戴,你果然有能人之處啊。”
“朕前些年讓你監國,問你可否開戰,你從來都是拒絕朕,今日為了保護百官,你居然願意答應朕宣戰。”
“呵。”
永盛大帝淡淡開口,這一番話卻聽的一旁太監劉言心驚肉跳。
“父皇。”
“宣戰之事,並非是因百官,大夏國運提升,士氣高昂,再者顧錦年兩次削弱敵軍國運,匈奴國必然會有舉兵之意,倘若沒有這些事情,兒臣也不會同意開戰。”
“請父皇明察。”
李高開口,眼中沒有一絲異樣,顯得格外堅定。
“昨日之事,朕也想明白了。”
永盛大帝沒有繼續敲打自己這個兒子,而是將話題說回東廠之事。
“照樣設立東廠,不過東廠職權,起草,監察,審問,調遣,緝拿,定案,朕打算重新劃分。”
“設東廠,再設督察院,東廠掌起草,監察,審問三權,其中起草權由你去挑選,所選之人,必須是寒門子弟,且科舉為中者。”
“監察與審問權由東廠宦官負責。”
“至於調遣,緝拿,定案,由督察院負責,督察院內請大儒負責,若有必要,可遣派御史兼職。”
“倘若這也不行,就讓他們告老回鄉去吧。”
永盛大帝開口,將顧錦年的方案說出。
此言一出,李高不由沉默,心中思索片刻後,頓時大喜。
“父皇英明。”
李高心中喜悅,百官之所以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