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稷下學宮,學術之爭,兩道天命,不可不爭【求自動訂閱】,大夏文聖,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大夏王朝顯得一片喜慶,新的一年到來,彷彿沖淡一切似的,不過大夏王朝最喜慶的日子,是二月十五,也就是過年。
一月一日是慶日,但百姓們更多的還是要準備過大年,這種日子吃頓夜宴即可。
也在這一日,皇宮內也頒佈了三道聖旨。
一道聖旨,是鎮國公出徵,加封鎮國公為北伐大將軍,加派十名侯爺,三十三位將軍隨同征戰,領兵五十萬,其中鐵騎十萬。
從三大軍營中抽取將士,同時擁有西北境一切調令,換句話來說,老爺子這趟出去,不僅僅帶走了大夏五十萬大軍,順帶著把西北邊境所有軍權全部拿在手中。
當需要的時候,山魁軍,祁林王,還有周王的人馬,也需要配合以及排程。
這股勢力很強,說是王者之師也不過如此。
為首的是鎮國公。
給予百姓無限希望與自信,鎮國公的名號,絕對不是白來的。
第二道聖旨,則是關於白鷺府的事情。
皇帝有旨,徹查大夏王朝,懸燈司,鎮府司,刑部,大理寺,兵部,以及新建成的督察院進行全方位調查孩童失竊案。
從重嚴查,若發現有官員隱瞞不報,斬立決。
若發現有官員怠慢案件,革職查辦,流放古塔。
若發現一府之地,失蹤孩童數量一年超過五十人,當地府君革職查辦,秋後問斬。
檢舉者檢發,最高可獎白銀千兩,良田五十畝。
同時若有知曉案情者,可直奔京都,於督察院單獨彙報,所有奏摺上達天聽,嚴懲不法者。
這第二道聖旨,在所有人眼中就是一個字。
狠。
極其狠。
懸燈司,鎮府司,督察院,刑部,兵部,大理寺,六個完全單獨的機構進行徹查,這樣大大的降低互相包庇。
部門越多,事情就會越複雜,你想保個人,難度很大,等於你要說通其他五個部門才能保下來,只要有一個部門覺得有問題,或者覺得不妥,那這件事情就辦不下來。
其次就是,這件事情,陛下明顯是極其重視,甚至是說大夏百姓都極其重視。
六個部門誰不想加急破案?誰不想被百姓愛戴?尤其是督察院,這可是新的權力機構,對比這五個部門,資歷肯定比不上,自然而然要做點功績啊。
否則以後如何立足?
看得出來,永盛大帝動了真格,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人敢在這上面玩一點貓膩。
誰玩誰死。
至於第三道聖旨,則是關於顧錦年的,先是一頓責備,然後誇讚萬民,緊接著又迴歸本質。
無非就是,這件事情呢,顧錦年有錯,而且是大錯特錯,百姓們沒有錯,百姓們團結一致,明察秋毫,所以呢我出來說句公道話,罰顧錦年寫三千字檢討,同時再設立顧錦年為督察指揮使,正四品官員,不屬於任何機構組織。
單獨成立一個督察小組,以後遇到任何事情,顧錦年都不準亂來,沒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但擁有上達天聽的權力,並且顧錦年督察之事,六部必須要在三天內給予處理。
無論什麼處理方式,由皇帝抉擇,但必須要配合顧錦年。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其實這就是‘起草權’,這道聖旨下達後,文武百官都沉默了。
這權力不比先斬後奏差啊,換句話來說,以後各地官員見到顧錦年都要小心點。
真得罪了顧錦年,直接給你寫個小報告,六部尚書一看,不管有沒有錯,必須要派人調查,沒錯勤勉之,有錯那你就等死吧。
這比御史還噁心人啊。
可又沒人敢說什麼,聖旨都下達了,沒人敢招惹顧錦年。
聖旨下達後。
一些部門也開始幹活。
對外就是北伐之戰。
對內就是徹查此事。
而就在今日。
兩道身影也出現在顧家。
是徐進和王鵬。
顧錦年有些驚訝,得知徐進和王鵬來了顧家後,第一時間去迎接。
刑場之日,徐進與王鵬為自己帶來山魁軍萬民冊,這份恩情顧錦年記在心上。
親自接見二人。
兩人有些憨笑,入了國公府後,也不由連連讚歎氣派。
“兩位將軍,是打算回去嗎?”
來到大堂後,顧錦年開口,詢問二人來意。
同時讓僕人準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