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9部分,無限之開荒者,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人才能與先生相比何如?”
徐庶微微一笑,道:“某與之相比,猶如駑馬比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某觀之,管、樂亦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便稱之為天下第一人也不為過。”
劉備聞言大喜,原本以為徐庶回來舉薦人才,只是為了彌補他離開,而導致的自己麾下謀士不足的空缺,但在他看來,徐庶已經是天下難得的謀士,能比他強的又有幾個呢?
卻沒想到他竟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一個能讓徐庶甘願自比駑馬的奇士,那他的才能得有多高,當下喜道:“卻不知此人姓甚名誰?”
徐庶侃侃而談,“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大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
“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諸葛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定居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隆中。”
“其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此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可親往求之,若此人肯出山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劉備恍然,更添喜意,道:“昔日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元直所云莫非即伏龍、鳳雛乎?”
徐庶微微搖了搖頭,道:“鳳雛乃襄陽龐統龐士元也,而伏龍正是諸葛孔明。”
劉備興奮的對著徐庶抱拳一禮,感激道:“若非元直相告,備便要與如此大賢擦肩而過了,他日若能乘風而起,皆元直之功也。”
徐庶薦了孔明,再別劉備,策馬而去,劉備聽了徐庶一席話,方悟水鏡先生之言,似醉方醒,如夢初覺,立刻引眾將回至新野,便要準備厚禮,同關羽張飛前去襄陽請孔明,卻將新野城交付給趙雲鎮守。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國曆史、由此改變、福將趙雲之謀
且說徐庶別過劉備,感念其留戀之情,怕孔明不肯出山輔之,遂調轉馬頭,直奔臥龍岡下,著隨從與狗頭於岡下等候,自己徑往山上草廬而去。
到得草廬,徐庶見諸葛亮滿臉春風得意之狀,遂問緣由,方得知其即日便要大婚,一番恭賀自是不必提。
“元直,你我同門師兄弟,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徐庶一聲嘆息,無奈道:“庶一心欲助劉豫州,在新野一試小才,不料被曹操查知身份,將家中老母騙去許都囚禁,命在旦夕,馳書來召。”
“庶無法,只得舍皇叔而赴許都,臨行前,我將孔明你舉薦於劉皇叔,不出意外,皇叔近日便要前來奉請,還望孔明莫要推阻,一展平生之大才輔之。”
諸葛亮聞言面色微沉,起身道:“亮本乃閒雲野鶴之身,且即日便要大婚,暫無出山之意,你自己因孝行而廢忠義,此時又擅作主張,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
說完拂袖進了內屋,徐庶聞言羞慚難當,也無顏再多說,徑自出了茅廬,速至岡下,招呼從人上馬啟程,趕赴許都見母。
……
卻說趙雲在徐庶離開後,與關張一起護衛劉備還城,想起狗頭的異常神色,心下狐疑不已。
劉備回城後,命趙雲鎮守新野,自己則是與關張去備下厚禮,準備趕赴襄陽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趙雲領命,退下之後卻是愈想愈疑,覺得其中必有別因,惟恐徐庶在路上有何不測,故而也不回營,只向孫乾打了聲招呼,單人獨騎急急出城,竟暗地追蹤徐庶而來。
原本徐庶與狗頭並另一從人先行半日,趙雲當追之不上的,但徐庶因轉道去了趟隆中,耽擱了一些時間。
他們從隆中出來,回到赴許都大道上時,天上烏雲四合,忽然大雨傾盆,徐庶無法,只得覓地避雨,追在他身後的趙雲自然也是一樣。
一場大雨過後,官道之上水潦縱橫,泥深沒踝,但徐庶見母心切,不顧道路難行,天色稍晴,便上馬趕路。
而送信人狗頭,原是個鄉下農夫,向未騎慣馬匹,又遇大雨新晴,泥濘路滑,他跟在徐庶馬後追趕,行至一處,路有大石,徐庶騎術精湛,控馬越過。
而狗頭慌張駕馭,不得其法,胯下馬匹前蹄一抬,人立而起,前足方落,後股猛然朝上一掀,登時將這狗頭從馬上摔了下來,跌在石上,兩隻狗腿,頓時骨斷筋折,受傷甚重。
徐庶在前聞聲,勒住馬匹,下馬探視,見他受傷頗重,又急於見母,顧他不得,忙令從人就近尋一人家,留下一些銀錢作為養傷費用,令其在此安心將息,供傷愈再行起程趕回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