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浮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懂事,隱世醫女,蒹葭浮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頭爬到了天際正中處,秦醫婆並上兩個義學裡的教習嬤嬤,一口水都沒顧上喝,總算看完了二十八九個號,又渴又餓,扛不住了,便先休了診。
眾人往角門出去,到醫館後頭的院子裡去用完膳。秦念西和秦嬤嬤又去看了那兩個善堂裡送來的嬰孩,正遇上君山醫館的老供奉趙老先生。
趙老先生是用午膳的時候,聽掌櫃說早上那個命懸一線的孩童竟沒有死,還用了些藥和米湯,驚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只匆匆扒了兩口飯,就過來了。
老先生已經年逾古稀,給那嬰孩把著脈,下巴上白得雪亮的一小撮山羊鬍子,都跟著顫抖的下巴抖了起來:“這是,這是用的什麼藥?”
王醫婆看了秦念西一眼,得了示意,便屈膝笑道:“老先生外間請坐,咱們用點茶水,再說細情。”
趙老先生砸吧砸吧嘴,倒也從善如流,跟著到了外間。
這小院原就是給病家住的,一應物什都齊全,秦念西反正一意扮演好徒弟的角色,便動手取水沏茶。
王醫婆和秦醫婆請了趙老先生坐下,才答道:“好叫老先生知道,先是用了針,把命吊了回來,再用了一粒瑤生丸化水,用滴注的方式,一刻鐘喂一次,佐以按撫手法助藥力散開。一粒藥用完,脈息就強了許多,奴家便讓善堂裡的嬤嬤,去膳房要了些米湯來,餵了下去,大概用了一茶盅。”
秦念西沏好茶,分了出來,趙老先生一邊抿著茶,一邊點著頭。王醫婆見趙老先生聽得極其認真,便也說得十分細緻。
“瑤生丸?胡大先生制的瑤生丸?這藥能用在這種未足月的嬰孩身上?你們怎麼知道能這麼用的?是胡大先生跟你們說的?這藥在觀中試用了?”趙老先生攥著茶杯蹙著眉頭,問得一疊連聲。
王醫婆笑容溫婉,輕聲答道:“瑤生丸原是扶弱之聖品,機緣巧合,觀中有個弱症孩童,用了一回瑤生丸,發覺效果極好。因是頭回往山下開義診,就怕給醫館抹了黑,便從胡大先生那裡請了幾粒藥丸,也算是給咱們自己添些底氣。今日若是能救了這嬰孩,也不枉費了胡大先生一番心血了。”
趙老先生聽得更是迷糊,繼續問道:“你們送來的那個弱症的醫案,我看過了,那裡頭沒有寫用過瑤生丸啊?為何要隱去這一節?”
王醫婆笑道:“不是特意隱去這一節的,是那個孩童用這藥時,其實已有大好之象,這瑤生丸於他,不過是錦上添花。便是沒有這藥,他也能好起來,不過耗費四季之時,做一回撥養罷了。再者說了,瑤生丸這樣的藥,萬金難求,若貿然寫到醫案上,只怕會顧此失彼。”
趙老先生聽得這話,才緩緩點頭道:“倒是考慮得周全,若是這一套診法,不只是個案,你們便是做了件極了不得的事情了。”
王醫婆忙道:“那可是不敢當,我們這趟下山,原本也是有這個想頭,從昨日到今日,倒是有幾例相似的病症,不過病情深淺,病程長短而已,等這回義診結束,當是能有更多的經驗。”
趙老先生沉吟道:“你們那醫案上,藥方藥膳,按撫之法,都按四時之季寫得極清晰,唯獨用針一節卻是寫得極為模糊,卻是為何?”
秦念西和秦醫婆對視了一眼,心裡的想法無比一致,果然,這些瑕疵極難逃過這些老供奉的質疑,還好早先已經想好了說法。
王醫婆一臉不慌不忙,繼續解釋道:“原是每個病童情況各不相同,穴位配伍便不相同。再者說,我們給這個小童施針時,原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並沒有把這裡琢磨透徹,只是往一個方向去想,如何能把這孩童的氣機打通,讓生機迴圈不息。”
秦醫婆從旁補充道:“咱們做醫婆出身的,這針灸上的功夫,比之許多大夫,還是自愧不如的,就覺著,只有是把這道理說明白了,每位大夫心裡,都有自家覺得合適的穴位配伍,當時咱們和觀中幾位法師討論這個醫案之時,他們也提了很多建議,最後便是這樣寫了下來。”
這一趟,趙老先生到沒急著繼續發問,只沉吟了許久才道:“依小老兒淺見,這施針上頭,只怕尋常醫家也極難把握好這裡頭的分寸,按醫案上寫的那小兒的脈象,便是我上手,也不見得能有如此順遂,更妄談那些素日對啞科並無多少見識的大夫。”
秦醫婆點頭道:“老先生高見,正是因為僅僅用針,治療此症,並無十足把握,才用了王娘子的按撫之法來補足,加之藥房藥膳,這都是缺一不可的。”
趙老先生點著頭道:“倒是這個理兒,你們這心思,果然是機巧至極,難得,十分難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