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趙匡胤傳奇,左思右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中大喜。喜得這戶人家尚未入睡,忙上前叩門。
只聽得裡面連聲;“來了,來了。”門*,原來是一對白首老夫妻,還在對燈夜話。
公子拱手作禮道;“討擾,討擾。小子深夜路過,見府上尚未入睡,正想討口水解渴。”
老漢善目慈眉,滿臉堆笑,連聲說道;“那裡話,那裡話,難得貴人深夜到來,蓬篳生輝……”回頭向那老婆婆說;“老婆子,還不快取東西出來待客。”
那老婆婆一疊連聲的答應著,喜孜孜地從裡面取出一籃果子。公子見了,正是;渴時得甘露,久旱遇雲霓。只客套了兩句,便狼吞虎嚥地大嚼起來。吃的津津有味
,那老兩口看著也笑容可掬。不一會,果子已去了一大半,公子也飢渴盡消除,這又重向二位老人施禮道謝,又從懷中掏出一錁銀子放在果籃裡。
老漢笑道;“貴人何須客氣,若是要雞鴨魚肉,山珍海錯,老漢是無能籌措。但是這山花野果,卻是造物所賜,漫山遍野,俯拾即是,是取之不盡的,貴人不必酬謝。”
公子道;“話雖如此,但勞動兩位長者,使某於心不安,這酬金是要的。”
老漢又笑道;“貴人如此謙恭多禮,老漢也就心領了。貴人一日奔勞,也該好好歇息,老漢也不多打攪了。不過茅舍簡陋,不足以待客,這東角下有稻草一捆,極是乾淨的,權作睡
墊之用。戰馬可拴在房後樹上,是丟不了的,儘可放心安睡……”
這老者說一句,公子便謝一句。老者再說一句,公子又謝一句。老者說完,便和老婆子轉進後面,安歇去了。
公子也是連日勞累了,睏倦思睡。便按著老者囑咐,把戰馬拴到房後樹上。再回到屋裡,
攤開稻草倒身便睡。
次日早晨,一覺醒來,睜眼一看,那裡有什麼瓦屋小房,只不過是一間小小的土地廟罷了。神壇內的泥塑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慈眉善目,滿面笑容,與昨晚那對白髮老夫妻的容貌,分毫不差。神案上依舊擺著果籃,昨夜剩下的果子仍在,那錁子銀卻不見了,打量是土地公公收了起來。公子看了,情知昨夜是土地相助,解我飢渴,便向二位偶像施禮,祝道;“昨夜承蒙款待,多多打攪了。想當年韓信不忘一飯之恩,俺趙某亦當仿效。待他日趙某騰達之時定當重建廟宇,再塑尊像,以表謝意。”禱畢,忙到屋後,只見戰馬依然拴在那裡。便解下馬
匹乘了,繼續西去。
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之後,一次御駕西征,路過此地,夜宿偃師,夢見兩位白髮老夫妻,徑至御前叩拜說;“陛下當年曾說過,龍飛之後,定給老朽老兩口建廟塑像的。怎麼如今忘了……”次日醒來,想起了當年舊事,記得確曾向*岡下黃土坡前土地廟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許過這樣的願,如今倒是忘了。忙吩咐內侍領人前去*岡下,在舊廟址處重建新廟,再塑金像,並敕賜《天下都土地》御匾。此後靈應如響,名聲大振,方圓百里善信都前來膜拜,人稱“皇家土地”。直到元,明時代,仍然香火不絕。不過,這些都是後話,說到這裡也就暫且打住。
正是:貴人出路多磨難,未曾發跡暫韜光。且喜昊天多庇護,兇險過後自平安。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柴君貴病困符家莊 趙元朗求藥少林寺
再說趙匡胤離了土地廟,繼續往西而去,走了一個時辰,只見天色突變,烏雲四合,知到大雨將至。舉目四望,不見有人家。便加鞭策馬,急急前行,忽見途中一人倒臥路上,忙下馬察看。原來也是昨天在山寨放出來的人。雙目緊閉,奄奄一息。趙公子連喚幾聲,那人勉強睜開了眼,認得是趙大郎,斷斷續續地說;“……那些家住前面市集的,有人先行回去報信,也就有人趕來接了回去。我是過路人……身上有病……”
公子見大雨將至,也無暇細問了,把他扶了上馬,兩人共乘著,繼續上路。走了不到三幾里地,瓢潑般的大雨,鋪天蓋地而來,無奈路旁並無躲雨之處。趙公子只好脫下錦袍裹在那人身上,繼續趕路。
走了約莫又是一個時辰,來到一處村鎮,見一戶人家門廊寬闊,正好避雨。趙公子忙跳下馬來,把那人扶到廊下,自己徑去敲門。不多一會,大門*,出來了一個家丁,趙公子告知有一個病人,又著了雨水,請討一口熱湯……。
那個家人根本就沒聽趙公子說話,卻緊盯著趙公子,忽然發話說;“你……你不就是昨天解救咱們的恩公趙大郎嗎?”說完,扒在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