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趙匡胤傳奇,左思右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旨命北平王他截擊,後又命他出師救汴京之危,他都諸多推搪,未動一兵一卒。如今朝廷已亡,主上被虜,他卻邀各路人馬去搶救,真不知打的什麼主意。”
陳德賢道;“北平王手下不過五七萬人馬,前者契丹南下,有二十萬之眾。杜威雖握重兵堵河北一路。但根本就不是個將才。指揮失當,怯敵畏戰。但他位高權重,北平王若領兵前去,必得受他指揮,這豈不是‘豬羊跑進屠夫家’,自尋死路?那時他不肯出兵,看來是明智的。後來契丹兵臨皇城,杜威,李守貞的十餘萬兵馬都已投降契丹,趙延壽的人馬又逡巡於冀中一路,朝廷內的馮玉是盡人皆知的投降派。這個時候不出兵,他就是聰明之舉……”
趙匡胤道;“北平王最樂意看到的,正是這;戎狄凴陵,中原無主。這次首倡救駕,呼籲諸侯聯手出兵,我看這就是既聰明,又狡猾的行動了。”
眾人聽了,盡皆發笑。竇總兵忙問;“賢弟請道其詳。”
趙匡胤道;“陳參軍剖析的十分透徹。北平王兩次不出兵,確都似合乎情理,無可非議。但也不能否認,北平王兩次不動兵馬;不耗糧草,不勞士卒,已坐得了漁人之利。各位請看看,自李唐之後,三代交替,那一個不是在前朝瀕危,天下紛亂之際,擁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